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東:第一書記在行動 "我就是咱淹子村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07: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14日10時許,籠罩在臨沂上空的大霧逐漸散去,氣溫陡然上升,省直單位選派的“第一書記”們打包行李、互相告別的場面也是“熱氣騰騰”,從今天開始,他們正式奔赴幫包貧困村。誓詞還在耳邊迴響,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離退休幹部處副處長、57歲的馮來友就和隊友一起踏上了駐村幫包之路。

  “我生長在農村,高中畢業後在農村當過兩年團支部書記,後來去部隊當兵,1996年以後才到機關工作。”作為此次選派的第一書記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馮來友説,豐富的農村生活閱歷和管理工作經驗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更容易“和村民打成一片”。

  馮來友的幫包村在莒南縣嶺泉鎮,中午12點到達莒南縣後,當地安排了一個簡單的歡迎儀式,每位“第一書記”收到一份厚厚的“見面禮”──一本對口幫包村的“村情民情臺賬”。據介紹,莒南縣575個行政村中,436個村有各級選派的“第一書記”。

  日程緊湊,午飯過後,在嶺泉鎮工作人員陪同下,馮來友直奔被分配到的淹子村報到。

  “可把你盼來了!希望能幫著多爭取政策,帶領村民致富!”淹子村黨支部書記呂慶岩路上就熱情介紹起來,全村1600人,人均收入5000元,收入來源主要是蔬菜大棚和養殖業,村裏沒有任何産業項目,集體收入為零,目前正在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記者沿途看到,村中心道路兩邊的屋舍整齊,路面也已硬化,但往後一打望,呈現在眼前的依然是舊村舊貌,有些房屋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已經垮塌。

  “從今天開始,我就是嶺泉鎮人,咱淹子村人,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在與村黨員群眾代表見面會上,馮來友一番懇切的言辭,讓有些拘謹的村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咱村北邊是一片蔬菜大棚,守著一個大水庫但是澆不上水,水利設施建設沒跟上,大家只能用機井抽水澆地,能不能幫忙修條水渠?”

  “村東邊有條土路,下雨天一走一腳泥,馮書記能不能幫著修修路?”

  ……

  而更多的問題都指向舊村改造:“我們樂意拆了老屋去住新樓房,100平米的房子8萬元,上面能補貼一部分,但俺們自己還得拿點錢,希望馮書記來能‘加點油’、給點資金。”

  聽大家講完,馮來友耐心地解釋:“我這次來給大家辦好事、實事,更重要的,不是直接給‘送錢’,而是幫助大家‘掙錢’,有個長久的致富門路,這需要咱們一起努力。”

  馮來友想先去村裏轉轉,作入戶調研。在村民邢玉芬家,這位大嫂告訴馮來友,60多歲的丈夫在建築隊打工,她在家養豬,一年1萬餘元的收入所剩無幾……馮來友將情況記到“第一書記”日記本上。幾家轉下來,他已經總結出一些問題:“‘空心村’現象嚴重,留守的基本是‘386199部隊’;村民養豬養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村內閒置廢棄房屋較多……”

  一天下來,馮來友已經從“馮處長”變成了“馮書記”、“老馮”。“農村辦事不容易,這次下來幫包貧困村,何嘗不是一次情感的尋根,信仰的朝聖,回報人民的機會?紮實做好調研,積極協調各方,爭取單位支持,一段時間後,希望能讓你們看到不一樣的淹子村!”馮來友充滿期待地説。

熱詞:

  • 馮來友
  • 咱淹子村人
  • 第一書記
  • 見面禮
  • 話匣子
  • 核心競爭力
  • 老馮
  • 貧困村
  • 養豬
  • 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