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媒:保障性住房不是經濟萬能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聯社4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保障房建設並非經濟萬能藥杭州的韓志祥(音)夫婦穿著睡衣和拖鞋,正看兩人在他們的“經濟適用房”中拍的新婚照片。中國有數百萬套此類已建成或在建的保障房。該雄心勃勃的計劃意在為買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提供體面住所,並在出口需求趨弱形勢下助推經濟高速增長。

  理論上講,此舉似乎有助於低收入家庭買得起住房,通過提高裝修、汽車和建築材料的需求來保持房地産和其他産業的繁榮。但這項為中國1/5城市家庭提供住房的計劃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仍存疑問。融資、房屋質量和腐敗等問題令該計劃備受困擾。在許多人看來,房價並未低到足以抵消過於偏遠等不利因素。

  保障房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彰顯中國在擴大消費及擺脫嚴重依賴廉價出口方面缺乏成效。“將促進經濟活動寄希望於社會保障性住房未免有些一廂情願”,澳新銀行經濟學家諸蜀寧説。他預測該計劃對鋼鐵、水泥和建築等行業的貢獻有限。

  新婚不久的韓和妻子似乎對他們位於杭州東部郊區的92平方米房子很滿意。但沒滿意到希望一直住在這裡的程度。同許多此類項目一樣,至少需45分鐘車程才能抵達市區。兩人打算繼續與在市區有房的父母同住。

  中國政府已在降低目標,因為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不願再因低收益甚至無利可圖的此類項目而繼續債臺高築,這些住房用地本來可能高價賣給開發商或工業企業。多數項目都由地方政府的承包商興建,而房産巨頭正普遍轉入非住宅性商業地産或持觀望態度。腐敗和建築質量則使保障性住房名譽進一步受損。一些經適房出現質量問題。有些地方官則將這類房屋據為己有,停在外面的豪車暴露了他們的身份。專家表示,為達到去年1000萬套保障房的目標,地方政府編造了各種騙局,將工廠宿舍、城區改造搬遷用房甚至某些豪宅都納入其中。

  退休工人張碧琦(音)和丈夫、母親及30歲的兒子擠在上海市區13平方米的老房子裏。在房展會上逛時,張説:“房子這麼貴,我們都不敢看城裏的樓盤。”但當參觀了各種買得起的(保障房)樓盤後,她説根本就不打算申請,“我兒子上班太不方便了。考慮到地理位置,價錢就不算那麼低了。”(作者伊萊恩克騰貝奇,王會聰譯)

熱詞:

  • 美媒
  • 保障性
  • 住房用地
  • 經濟適用房
  • 樓盤
  • 開發商
  • 鋼鐵
  • 澳新銀行
  • 中拍
  • 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