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增強匯率“彈性”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6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人民銀行14日早間宣佈,決定自16日起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現行的千分之五擴大至1%。這意味著在“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中國政府邁出了又一重要步伐。

  在當日發佈的公告中,中國央行將這一舉措的出臺背景歸納為“當前外匯市場發育趨於成熟,交易主體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日漸增強”,而其目的則是“順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促進人民幣匯率的價格發現,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建設”。

  2005年7月21日,中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並一次性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拉開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大幕。2007年5月,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此前的千分之三提高至現行的千分之五。

  4月13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879。按照匯改前水平計算,七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了30%。

  雖然央行此番調整幅度超出部分市場人士預期,但在此間業界和學界看來,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的時機確已成熟。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學彬認為,當下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其判斷來自於四方面的依據:匯改啟動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經超過30%;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降至2.8%,低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人民幣外匯即期市場一季度對美元升值幅度微弱;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市場顯示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持看跌預期。

  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屈宏斌也表示,國際收支的新變化以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的弱化,為推進以強化雙向波動為目標的匯率機制改革打開了時間窗口。這種平衡而略有升值預期的環境,無疑較大幅升值或貶值預期主導的環境更為理想。

  “根據市場供求狀況適時擴大匯率波幅,有助於分化單邊升值預期,推動雙向波動成為市場常態,從而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屈宏斌説。

  在成熟經濟體經濟復蘇腳步遲滯、投機資金盤踞新興市場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區間擴大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熱錢”對於中國的熱情,成為各界的熱議話題之一。

  在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看來,2007年至2011年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年化日均波幅僅為2%左右,在主要貨幣中處於低位。過低的波幅讓投機人民幣升值的資金獲得了有吸引力的低風險回報,從而加劇了“熱錢”的流入。匯率彈性一旦增加,將可依靠匯率彈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資本的持續大規模流動。

  值得注意的是,匯改以來的7年間,人民幣一直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從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到允許境內企業持人民幣到境外直接投資,再到通過RQFII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提供“回流”通路。

  不過,人民幣在國際金融舞臺扮演的角色,顯然難以匹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這也讓金融業界專家對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繼續推進抱有更多期待。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擴大匯率波幅這一重要的制度改革需要逐步推進,並逐漸接近自由浮動,才能為人民幣應對國際匯市波動提供足夠緩衝。

熱詞:

  • 彈性
  • 人民幣兌美元
  • 匯率彈性
  • 人民幣國際化
  • 人民幣匯率形成
  • RQFII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 人民幣結算
  • 人民幣升值
  • 中國國際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