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吞吐大荒”週二京華開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6日 0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吞吐大荒”畫展的海報。

  許欽松山水畫展將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大畫10多張

  本報北京訊(記者趙琳琳)由中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書畫室、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聯合主辦,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畫院、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紀念館、嶺南畫院等協辦,廣東美術館承辦的“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將於2012年4月17日至4月24日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許欽松是當今嶺南畫壇的領軍人物,是中國山水畫革新的思想者和實踐者。

  達到不起稿直接提筆的境界

  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的許欽松,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他青年時代就以黑白木刻《人人都有鐵肩膀》崛起于畫壇並不斷推出佳作和獲取獎項,成為聞名遐邇的版畫家。同時,數十年來,他不停頓地傾情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顯示出了回歸自然中對傳統的超越。

  許欽松山水畫最大的特點在於繪畫語言的變革。其次是畫中所表現出的氣勢與張力,給人以胸懷千里、志在高遠的磅薄之感。最後是其山水畫具有的交流南北、貫通中西、融匯版墨的獨特風貌,呈現宏大氣度。

  許欽松在昨日答記者問時表示,畫大畫不容易。而純水墨的山水大作品,難度更是極大,他已經達到不起稿,直接提筆對著大紙揮灑自如的境界。據介紹,此次將展出的大畫約有10多張。 (相關報道見B2版)

  以中西融合推動古今承變

  20世紀以來的山水畫中,既有借古開今派,也有融合中西派,許欽松顯然屬於後者。在他的山水畫中,傳統首先是“天地大美”與“浩然正氣”,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其次是西法的引進及其與傳統的結合。這種結合,除去融入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之外,還有幾個突出之點,一是點線造型的丘壑融入體面造型的丘壑之中,二是水暈墨章的微妙靈動融入“以刀擬筆”的堅實有力之中,三是以近乎傳統的提示性的筆墨圖式的樹法融入近於西方的有較多真實感的山川的視覺幻象之中。上述的三個特點的形成,都離不開中西藝術觀念的交融,中西視覺元素的綜合,還有水墨畫對版畫表現力的借鑒。顯然,許欽松善於以中西的融合推動古今的承變。

  他的實踐表明,畫種的兼長,中西的交匯,可以打開眼界,有效擺脫成見,有助於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同時,注入時代精神和現代審美經驗。

  他所追求的山水境界,在於洪荒未辟,莊穆蒼茫,是宇宙自然的原生態,是沒有破壞、沒有開發的大樸不琢之美。他的山水畫,萬水千山,茫茫無際,境象極開闊,視界更寬廣,實際上是在傳統山水畫“三遠”與“闊遠”之外,推出了新的“廣遠”。他發揚了宗炳“坐究四荒”、“雲林森眇”、“萬趣融其深思”的精神,亦即在廣闊無垠的山川中,畫家的神思因與宇宙精神相往來而獲得自由。

熱詞:

  • 許欽松
  • 吞吐
  • 宗炳
  • 山水境界
  • 山水畫
  • 大美
  • 美術家協會
  • 吞吐大荒
  • 浩然正氣
  • 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