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挖掘黨史資源 實施“幸福計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5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夏聲朝近些年來,長沙縣充分挖掘黨史資源,積極實施“幸福計劃”,為革命先烈後代排憂解難的努力與成效,不但引起了全省黨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也激發了各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深刻思考。如何廣泛深入地開展這一工作?筆者在此歸納長沙縣的幾點實踐經驗。

  2011年,在建黨九十週年之際,長沙縣深入開展黨史教育、編撰黨史精品這項工作,尤其是在申報蘇區縣和革命遺址的普查工作中查實,長沙縣在新中國成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有594人,先烈們子女目前還在長沙縣的42人,孫子女255人,喪偶兒媳16人,共313人。其中無房或危房的93戶,需要進行建房補助的91戶,需要進行生活補助的62人,需要進行定期補助的121人。長沙縣委在聽取彙報後,經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實施“革命先烈後代幸福計劃”。

  一是成立“紅色關愛基金”。2011年6月28日,在長沙縣第十二屆黨代會閉幕式上,385名黨代表向“紅色關愛基金”踴躍捐款,現場捐贈25萬元,全縣黨員繳納特殊黨費120萬元,標誌著“幸福計劃”正式啟動。與此同時,長沙縣財政首期撥出500萬元專款,匯入“紅色關愛基金”。

  二是制定“助學、助醫、助居、助創業”的長效機制。比如對生活困難、無固定經濟收入、人均年收入不足全縣平均水平三分之一以及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先烈後代,將長期幫扶,每月定額補助220元/人。同時,要求各鄉鎮(街道)和縣直機關單位聯點結對幫扶2─3戶烈士後代困難家庭,採取多種形式幫助創業。

  三是新建烈士廣場和烈士陵園。在星沙雙擁公園建設烈士廣場,鐫刻全縣各個時期革命烈士英名錄;新建烈士墓園,把全縣零散的140多座烈士墓遷移進去,方便群眾憑吊。

  “幸福計劃”是長沙縣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切實改善民生的一個具體行動。目前,不少革命先烈後代的生産生活確實存在很多困難,需要得到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關照和幫助。而從文化傳統上講,中國自古以來,即有“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感恩戴德”、“知恩圖報”的文化傳統和道德訴求,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最近,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一文中提出“不忘本來”、“倍加珍惜”等觀點,再次強調尊重歷史、感恩先烈的必要性。長沙縣實施“幸福計劃”,給革命烈士遺屬和他們的後代切切實實創造幸福,這對於弘揚先烈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典型意義。(作者單位:長沙縣史志檔案局)

熱詞:

  • 黨史工作者
  • 長沙縣
  • 紅色關愛基金
  • 革命先烈
  • 知恩圖報
  •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
  • 革命烈士
  • 助學
  • 孫子女
  • 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