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必須為災後環境重建留出“席位”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4日 2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較為敏感的長江上遊,地震對災區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甚至會嚴重損害災區生態系統的基礎。

  儘管此次震災發生後,有關部門通過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阻止災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環境災難,但在此後恢復重建過程中,環境資源承載力理應成為衡量災區重建得失成敗的坐標,災區重建應充分考慮當地地質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鎮、工農業生産佈局和建設標準,尤其是今後在規劃佈局企業、甚至是工業園區的時候應該多考慮生態環境的因素。

  事實上,地震災區在做重建規劃時必須通過規劃環評,早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的手段之一。如去年日本“3 11”大地震,以及日本阪神地震、美國舊金山地震發生後,在恢復重建過程中,都充分考慮了環境資源承載能力。

  應該説,在地震災區恢復重建過程中,針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必須堅持“統籌規劃、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原則,尤其是對一些生態環境特別敏感的地區,要進行地震環境風險影響評價,提出更高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對於國家不鼓勵或需要淘汰的高危企業不必要重建,實行“騰籠換鳥”,騰出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發展一些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特色産業。

  吳學安

熱詞:

  • 環境重建
  • 席位
  • 生態環境特點
  • 日本阪神地震
  • 環境資源
  • 環境風險
  • 環境與發展
  • 影響評價
  • 環評
  • 特色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