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企設“小金庫”較為普遍 賬目脫離監督變腐敗“溫床”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4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通訊員吳玲

  本報記者劉建

  2009年至2011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及所轄的10個區、縣法院共審結一審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案件91件,涉案123人,犯罪金額高達3.2億余元,人均犯罪金額260余萬元。上海二中院今天發佈的《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白皮書》對這類犯罪進行了深入剖析,並提出了一系列預防和遏制對策。

  據白皮書介紹,這91件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案件所涉行業相當廣泛,有建築業、金屬冶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醫療服務業等等。涉及的領域繁多,有招投標、拍賣、合同審核、設備材料採購、動拆遷安置等。

  涉案金額巨大,危害後果嚴重是這些案件特點之一。有的國企人員趁企業改制、産權轉讓之機,隱匿、轉移、侵吞國有資産,如某國有公司原董事長王某,在公司實施轉制期間,非法將9700萬元國有資産隱匿在其個人控制的賬戶中。有的國企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失職瀆職,致使國有資産流失嚴重,如某房屋動遷公司原總經理豐某,對動拆遷資金疏於管理,收受賄賂20余萬元,同意將1.7億元資金挪作他用,致使公司被騙1.68億元,至案發尚有1億元未能收回。

  白皮書顯示,當前,在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中,“群蛀”現象突出,單位內部上下勾結,內外串通,共同犯罪。有的內部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作案;有的一旦單位高層領導出現問題,會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往往會導致集體腐敗。

  這些案件中,犯罪手段呈多樣化、複雜化,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有的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隱匿企業應收賬款,進行“體外運作”,待改制結束後,再以改制後公司的名義實現債權,以此侵吞國有資産;有的在國有産權交易中,因受賄與拍賣公司相勾結或者串通招投標,將國有資産低價賤賣;有的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成立私人公司截取國企業務,虛增經營環節,減少國企利潤或抬高國企成本而牟取私利等。

  白皮書指出,國有企業設立“小金庫”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少單位是“兩本賬”、“多本賬”。由於“小金庫”設置隨意,又缺乏必要的財務監督,資金的來龍去脈除了單位負責人和經辦人外,無其他人知曉,在脫離了財務監督的視線後往往會變成腐敗的“溫床”。

  為有效預防和遏制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白皮書建議,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明確公司各層面、各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力界限,制定並嚴格執行決策、辦理事務時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建立民主決策機制,杜絕“一把手”的“一言堂”;完善內控制度體系,建立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信息資源、供給環節、生産環節、銷售環節全方位的控制系統;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財務電子管理系統,把監管人、財、物的制度固化於程序中,杜絕濫用票據、私設“小金庫”等違法亂紀行為。

  本報上海4月12日電

熱詞:

  • 小金庫
  • 國企
  • 遏制對策
  • 一把手
  • 犯罪案件
  • 腐敗
  • 侵犯企業國有資産犯罪白皮書
  • 公司治理結構
  • 縣法院
  • 收受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