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合作讓稻粒變“金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4日 1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于永奎

  “種地少花錢、賣糧多賺錢,這樣的好事只有加入金谷才會有。”這是擁有180畝水田的農民張海加入湯原縣金谷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簡單理由。

  金谷是由湯原縣鶴立鎮新安村農民朱瑞海以自家的宏達米業為龍頭于2007年10月創辦的。談起辦社的初衷,他説,農民一家一戶的生産模式,使之成為市場經濟中的弱勢群體,很難得到優良的農資、先進的農技、充足的資金。同時像自家這樣的中小型收購加工企業難以形成品牌。農民要脫貧致富,宏達要健康發展,都必須深刻理解政策、科學駕馭市場。

  金谷剛成立時,雖然規模只有五人750畝水田。但集中收割、加工、銷售降低了費用、提高了效益,顯現出合作的力量。周邊農民紛紛申請加入。現在金谷社員達到168人,擁有水田2萬畝。

  最初五名社員之一的新安村農民劉德福説:“成立合作社這幾年,一齣正月,農資一級經銷商到村裏,報告自己産品的價格、性能、服務承諾,相沒相中由社員表決。經銷商按照農時邀請專家現場指導育種、施肥、管理。上年,全社沒有一塊地倒伏。化肥每噸比市場便宜200元,用量比過去低20%,畝産增加100斤。我家150畝水田增收節支4萬多塊,整個入社的水田得多收300多萬元。”

  拋開對鄉親們感情的因素,43歲的朱瑞海算了一筆賬:“金谷運營費用和訂單差價,我全部承擔。但是水稻品種統一、米質提高、産量增加,為我的‘金谷百分百’大米品牌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算經濟賬是雙贏。”

熱詞:

  • 金谷
  • 水田
  • 農民專業合作社
  • 農資
  • 湯原縣
  • 鶴立鎮
  • 農技
  • 收割
  • 水稻品種
  • 倒伏
  • 搜索更多金谷 水田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