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記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4日 0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曾經人均年收入僅500元的貧困村,在他的帶領下一躍成為人均收入逾萬元的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佳木斯市文明村……

  他,就是曾多次獲得赫哲族英雄“莫日根”稱號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

  地處黑龍江南岸,距同江市140公里的八岔村,是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近年來,因漁業資源減少,使長期以漁獵為生的赫哲人一度陷入“靠政府救濟度日”的境地。

  2003年,尤明國任村支部書記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如何儘快使全村走出困境。八岔村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發展種、養殖業條件得天獨厚。在廣泛探討並徵得村民意見後,他們形成了“棄船上岸搞轉産、以養代捕蓄資源、民族旅遊拓財源、以人為本促和諧” 的八岔村發展思路。

  讓赫哲人改變薪火相傳的漁獵生産方式,向陌生的種養殖業方向發展談何容易。尤明國帶著村民幹,做給村民看。他與尤宏軍、付志成等黨員幹部率先在八岔島墾荒種地,當年人均純收入就由原來的500元猛增到2000多元。兩年後,60多戶村民先後走下捕魚船,在八岔島上建起3萬畝的轉産基地,大豆、玉米及蕓豆等經濟作物開花結果。

  種植業轉産的成功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尤明國因勢利導,鼓勵村民依託“四泡一河”及大面積草原發展養殖業。王清貴、董建勳等一批村民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梅花鹿、肉牛、魚、蟹等養殖業迅速發展。僅董建勳一戶的水産養殖年收入就超過60萬元。

  如今,八岔村的經濟結構由過去單一的捕魚業為主,轉變為種、養、餐飲服務、運輸等多元化經濟格局,漁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逾萬元。

  轉産,使小漁村“涅槃重生”。600平方米文化中心大樓拔地而起;村主幹道路全部硬化並安裝了路燈;農家書屋、休閒廣場,民族舞蹈隊、籃球隊紛紛亮相;飯店、歌舞廳、洗浴開業大吉,八方賓客紛至沓來。赫哲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日新月異。

  村裏為153戶漁民每戶每年繳納400元的漁業管理費,每年為村民發放價值9萬餘元的米麵油等生活用品……目前,村民的合作醫療保險費、自來水費和有線電視入戶費全部由村裏承擔。如今,村民全部住上磚瓦房, 60%農戶購置了電腦,10%的農戶有了私家車……

  採訪尤明國時正趕上他在市裏跑項目。“我們計劃引資組建糧食深加工企業,發展綠色食品,打造八岔島品牌;辟建集餐飲、娛樂、工藝品加工等於一體的赫哲民俗文化一條街,繼承發揚赫哲傳統文化。這是今年村裏要完成的兩個重點項目。”談起八岔村未來的發展,尤明國信心滿滿。(張浩 記者 劉億服)

  寄語

  資源的銳減,迫使赫哲族這個古老的民族改變薪火相傳的生産生活方式,由漁獵向種養殖業轉變,轉的不僅是“産業”,更是觀念。可貴的是,尤明國帶領村民幹,做給村民看。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擔當起“轉産”的“領頭雁”。振興民族經濟,我們需要更多的樂於奉獻的尤明國。

熱詞:

  • 尤明國
  • 同江市
  • 八岔島
  • 村黨支部書記
  • 村民
  • 赫哲族鄉
  • 轉産
  • 養殖業
  • 民族旅遊
  • 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