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石濤“第一墨竹”《蘭竹當風》登陸匡時春拍(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7: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石濤(1630-1724) 蘭竹當風 紙本立軸12255cm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1日訊 石濤這位極具銳意革新的清代傑出書畫大家,不僅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且在墨竹方面也具有高超的藝術造詣,並開啟了墨竹藝術寫意風格的新風。在苦瓜和尚中存世的墨竹題材作品中,其中一件堪為石濤的“第一墨竹”。此件作品曾被張大千收入博物館要參《大風堂名跡》;王季遷對其“極喜愛”,將之貯于紐約銀行保險櫃。如今這幅迭經名家收藏的石濤傳世佳作《蘭竹當風》即將加盟北京匡時春拍“明遺民書畫專場”,為“故國情懷”再添有力注腳。

  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在《八大石濤書畫集》(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1984年)中回憶道:王季遷打開紐約銀行的保險櫃,先是出示了趙孟頫的《雙松平遠圖》,後又拿出一卷畫説:“這是我極喜歡的一幅石濤的畫。”李霖燦見之“大吃一驚,拍手大喝一聲,這不是鄭板橋所説的:石濤畫竹好野戰嗎?”《蘭竹當風》將迎風掀舞竹的動態表現得出神入化,令李王二人深深折服,大讚“清湘墨竹,此為第一。”

  自有圖冊史料記載以來,這件石濤名作便被廣為傳頌。先是被李鴻章侄孫、雲貴總督之子李國松列入《肥遯廬藏名人花卉畫軸》,又被張大千收進《大風堂名跡》。《大風堂名跡》四冊為張大千于己藏中精心選得,1955年在日本東京精印出版,轟動藝壇,成為各國美術館、博物館的必藏之作。《大風堂名跡之清湘老人專輯》收入石濤竹石山水計四十件,此《蘭竹當風》列為第七件。後此畫遠渡重洋,被著名收藏家王季遷先生珍藏,正是流傳有序的石濤絕佳的蘭竹圖。

  李霖燦細加品賞本幅《蘭竹當風》,對畫面極盡讚美:這幅畫上墨色之潤和墨色之活都到了令人賓服的地步,不但欣舞盤旋動態撼人,而且水份之清澈水份之滿和都令人嘆為觀止。迎風蘭葉一撇,委婉風生,石廓飛白一偃,質感以生,中腰濃墨苔點,凹度以現,細草糾繆,繼之非草非花之攢苔入虛,幻入空濛,悠然意遠,直把大滌子的看家本領都一古腦施展開來。

  畫款題“風稍謖謖掃重陰,獨抱虛懷肯入林,鳴風不來朱實少,卻教黃闘攪春心。”托物言志,透露了此畫的弦外之音,將一個隱士的文人趣味、勁節清風統統濃縮在了這幅當風亂竹與空谷幽蘭之中。

  相關資料:

  石濤(1630一1724)清初四僧之一。法名原濟,一作元濟、道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漢族,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之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飽覽名山大川,是以所畫山水,筆法恣肆,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帖,為清初山水畫大家,畫花卉也別有生趣。著有《畫語錄》。

熱詞:

  • 王季遷
  • 故國情懷
  • 文人趣味
  • 蘭竹圖
  • 竹石
  • 蘭竹當風
  • 書畫專場
  • 四僧
  • 大風堂名跡
  • 第一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