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每日電訊:安全不容"如果"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3: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位朋友在加拿大開車,等紅燈時被後面的車追尾,他馬上撥打了報警電話911。沒過一會兒,警車、消防車、救護車都到了,看到這陣勢,他很詫異地問警察:“我沒叫消防車、救護車啊,再説我們這裡也沒有失火、沒有人受傷,來消防車、救護車幹什麼?”對方回答説:這是我們這裡的規定,只要車禍事故報911,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會同時出動,我們擔心有人傷勢過重,或發生其他意外情況,不能準確告訴當時的情形,要是這樣錯過了救護時間,是不允許的。

  這確實是加拿大處理類似緊急問題的常態。按照規定,在任何緊急情況下,只要致電911,便可獲得警方、消防局或救護隊的及時協助。當致電911的時候,電話系統會立刻自動掌握你所用的電話號碼、安裝地址及登記人姓名。更難能可貴的是,每次有人撥打911電話,這三家都是同時出動。哪怕很多次只是“小事”,消防車、救護隊根本派不上用場,消防局、救護隊下次出動的“積極性”似乎也從來沒受影響。

  值得思考的是,類似的服務我們還難以做到,而且可以想見,即使嘗試,如果經歷過一次消防車、救護隊“無功而返”的折騰,有些部門可能就會産生一種小聰明心理,再出現事故,可能會讓警車先去,如果真有需要,再致電消防和救護隊。這種僥倖心理在我們這裡很普遍,在國外卻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對於安全,我國並不缺法律法規,但執行情況並不樂觀。比如最近發生的太湖慘案,據報道,大學生上船出發前,有學生曾提出要穿救生衣,卻被船老大拒絕了。而根據規定,在任何湖泊型景區,遊客乘坐遊艇,駕駛員都必須提醒遊客穿上救生衣。事後根據警方的初步調查,因乘客未穿救生衣,船老大已涉嫌危險駕駛而被刑拘。可問題是為何在平時的執法檢查中,不對這種危險駕駛行為進行處理?假如有嚴格的處理,船老大還會漠視安全規定,會把乘客不穿救生衣不當一回事嗎?

  幾乎每次發生安全事故後,人們都會假設“如果”,可是,安全事故沒有“如果”,由此造成的損失不可彌補。這些“如果”,應該在制訂安全規定、進行安全檢查時就充分考慮到。就像加拿大,之所以制訂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必須同時出動的規定,就是考慮到了一切可能發生的局面,所謂“防患于未然”就是如此。我們也在安全事故發生後反復提醒要防患于未然,可在平時,別説“隱患”,處處可見的“明患”也被忽略了。這樣的安全管理,不出事故是僥倖,出事故則似乎是必然。

  高度的安全責任意識,不是口號,而是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的具體行動。再進行一下“假如”,假如太湖的遊艇駕駛員,能堅持要求每個乘客必須穿救生衣,並將拒絕穿救生衣的乘客趕下船,甚至報警,事故或不會發生。因為,如果安全意識能達到這個層次,駕駛員還會冒險穿越嗎?同時,有這樣素質的駕駛員,整個景區還會客運、貨運船混行嗎?

  另一個問題是,每個遊客是不是也有這樣高度的安全意識,會警覺其中的安全疏漏,向安全監管部門報警?當然,這種安全意識與整個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就如我的那位朋友,現在已經把警察、消防隊、救護隊出動當成是安全救護的“標配”,並已經習以為常。從而也對自己的安全駕駛,特別當心——哪怕沒有攝像頭,沒有任何人看見,都會老老實實遵守交通規則,不超速,帶好安全帶。安全就這樣變成了自我意識和習慣。

熱詞:

  • 救護隊
  • 遊艇駕駛員
  • 安全事故
  • 救生衣
  • 消防車
  • 安全責任
  • 如果
  • 遊客
  • 隱患
  • 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