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科技培訓助産新村新産業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黃南4月9日電( 施金波 通訊員 詹海寧)汽車在柏油路上疾馳,窗外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牦牛在草地上悠閒的啃著青草,牧羊者則懶懶的躺在草叢裏打著瞌睡。4月9日,記者來到了黃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寧木特鄉浪琴村。只見,寬闊的村道兩邊,一排排的院落整齊的排列著,一條靜靜的澤曲河從村子旁邊擦身而過。

  浪琴新村建於2005年,全村共67戶人家,270人,以蒙古族為主。定居之前,67戶分佈在7.2萬畝的大草原上,全家住在大帳篷裏,逐水草而遷。

  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實施以來,全村累計減畜2000余頭(只),同時,同時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村不僅修建了完善的交通,每家每戶都買了冰櫃,裝了冰箱,住起了大房子,很多村民還買上了小車。

  浪琴村村委書記達日傑説,牧民定居以後村裏孩子上學率已經達到了100%,許多村民還買了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

  隨著新浪琴村的建成,昔日遊牧在大草原上的牧民也開始了定居生活。由於牧民世代遊牧,文化水平低,除了放牧之外,別無所長,搬到城市後,大量的減畜給村民帶來的生産、生活問題讓許多村民深感憂慮。

  “保護生態很重要,牧民生活也不能忽視,如何在兩者之間取的最大效益,就只能引導牧民改善原來單一的放牧生産方式,積極拓展二、三産業。”寧木特鄉鄉長索南昂加説為此,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三江源辦聯合當地政府在浪琴村展開了科技培訓工作,內容涉及大棚蔬菜種植、牛羊養護、育肥等技術。

  在掌握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之後,旦正加一家就在村裏建了五個蔬菜大棚。4月的高原依然寒冷,草木枯黃,旦正加的大棚裏卻是綠意盎然,水蘿蔔、芹菜、香菜、西紅柿、黃瓜、韭菜、蒜苗等,各種蔬菜一應俱全。

  旦正加説,這裡的菜很好賣,牧民很喜歡吃大棚蔬菜,平均每年就可以獲取8萬元的純利潤。

  2007年,65歲的駱多和同村的一名村民在村裏開了一家磚廠,專門生産空心磚。駱多説,新村建設時,甘肅臨夏一個老闆在這裡開了一家磚廠,效益很好,當時自己就在裏面打工,學到了許多技術。

  學到技術後,駱多就聯合同村另外一名村民開起了自己的磚廠,駱多説,現在磚廠每年可以帶給他1.6萬的收入。

  在駱多等的帶領下村裏牧民也紛紛開始發展第二三産業,有的在自己家裏開起了小賣部,有的乾脆跑起了運輸。

  索南昂加説,去年浪琴村全村收入117.39萬元,人均純收入2428元,高於青海省農牧民人均年收入。

  然而,據該村統計數據顯示,浪琴村收入的70%依然還是來自於畜牧業,也就是説,浪琴村大部分村民仍舊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

  索南昂加説,世代遊牧的傳統在這裡延續了上千年,牧民對二、三産業發展的認識和技能培訓還需要時間,目前村裏的蔬菜大棚、磚廠等項目為村民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浪琴村牧民生産走向多樣化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熱詞:

  • 浪琴
  • 科技培訓
  • 新村建設
  • 助産
  • 村民
  • 大棚蔬菜
  • 畜牧業
  • 蔬菜大棚
  • 磚廠
  • 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