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三江源專家訪談錄之三:我們對三江源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2日 0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馬玉壽博士

  觀點: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對三江源的認識才剛剛開始,保護與建設任重道遠,切不可急於求成。在二期工程中我們一定要建立科研長效機制,同時,要像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一樣,培育三江源區的施工隊伍。要在認真總結一期經驗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開展二期工程各項建設。

  青海省國土面積72萬平方公里,國內排名第四,人口560多萬,國內排名第31位,可謂地廣人稀。東部農業區面積不到全省總面積的5%,卻居住著全省近80%的人口,西部牧業區的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5%以上,但居住的人口只有全省總人口的20%。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此,長江、黃河、瀾滄江不僅撫育著中華大地,還直接關係著東南亞的安危。巍巍祁連山,更是一道生態屏障,不但保護著河湟地區不被沙漠吞噬,同時也養育著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高原。但是,高寒缺氧以及乾旱少雨,使該地區的生態系統變得極為脆弱,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災害性氣候的影響,也很容易使該地區的各類生態系統得到破壞,而生態系統一旦失衡,將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自然恢復,其影響不僅僅在於青海,甚至關乎整個中華大地和東南亞地區。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總體規劃》緊緊圍繞三江源區的生態核心問題,將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和減輕天然草地的承載力作為主要建設內容,提出了符合實際的、極具針對性的一系列保護與建設工程項目,並取得了可喜的建設成果。

  例如:由於長期的過度放牧利用和草原害鼠的危害,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三江源區的高寒草甸上出現了大面積的次生裸地,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黑土灘”。草地原有的優良牧草和草皮徹底消失,取而代替的是毒雜草和裸露的土壤,草地的牧用和生態價值完全消失,草甸生態系統徹底崩潰,黑土灘退化草地的恢復已迫在眉睫。《規劃》將黑土灘治理列入主要建設內容,並將“黑土灘本地調查”列入第一批科研課題,在徹底摸清三江源區黑土灘現狀後,對治理技術進行了集成示範,提出一系列黑土灘治理技術規範和模式,並在已完成的130多萬畝治理工程中進行了推廣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牧民群眾的認可和歡迎,為三江源區黑土灘治理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對三江源的認識才剛剛開始,保護與建設任重道遠,切不可急於求成。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建設是一項技術工程,理論認識淺、技術積累少直接制約著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有效實施。 在二期工程建設中,一定要建立科研長效機制,通過重大科研專項的實施,對一些關鍵技術和理論進行長期研究,對階段性成熟技術及時進行轉化應用,最終從根本上解決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設中存在的主要技術難點。另外,專業施工隊伍的缺乏是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影響和制約著工程的高效實施。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必將取得輝煌成果。 (青海日報 解麗娜 編輯整理)

熱詞:

  • 三江源區
  • 黑土
  • 生態保護
  • 毒雜草
  •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 保護與建設
  • 規劃
  • 建設工程
  • 治理工程
  • 治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