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鐵龍等人與美國、奧地利科學家合作,於近期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金星磁層中存在磁場重聯現象。該成果對研究金星的氣候演化以及人類如何防範和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等延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金星作為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因其體積、密度、質量與地球相近而被看做地球的“姊妹星”。
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張鐵龍領導下的行星物理課題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奧地利空間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合作,利用歐洲“金星快車”探測器的觀測資料,首次在金星的誘發磁層中發現了磁場重聯現象。並進而提出磁場重聯是導致金星大氣逃逸的重要機制之一,從而造成其嚴重“溫室效應”的産生。
該成果發表在4月5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並被列為“亮點文章”。該雜誌認為,這個發現有可能極大地改變人類對磁場重聯以及太陽風與無內稟磁場行星或彗星相互作用的理解。“意味着可能因磁場重聯而産生了金星上的極光,並導致大氣逃逸,從而使這個40億年前富含水分的行星演化成了今天的樣子”。(編輯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