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疆樓蘭故土 從“人養林到林養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烏魯木齊4月9日消息(記者張孝成 通訊員姜譯見)4月9日,羅布泊南岸米蘭鎮上的胡楊樹開始吐出新芽兒,林管站的張建友騎著摩托車巡查完林帶,又駕駛著新買的小轎車前往他承包的棗園幹活。在米蘭鎮,開著小車下地是職工今年的新時尚。一位出來曬太陽的老軍墾説:“你們趕上了好時代,我們以前是人養林,自從生態林鎖住了風沙,紅棗林鼓起了職工的錢袋子,米蘭鎮現在是林養人了” 。

  米蘭鎮是樓蘭古國之重鎮伊循城所在地,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著名的商貿中心,以中西文化的交匯處而繁盛一時。但後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社會的變遷,米蘭的大部分地區逐漸被黃沙湮沒,淪為供後人憑吊的廢墟。

  1965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進駐米蘭地區,組建了農二師三十六團,經過三十多年的治理,耕地大面積恢復。逐漸開始沙退林進。但是在公元2000年以前,米蘭的沙化土地面積依舊達50萬畝,佔全團總面積63% ,每年8級以上大風和沙塵天氣多達50天以上。有人這樣形容説: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戈壁荒灘不長草,風吹石子滿天跑。

  從2001年開始,三十六團對外圍的24萬畝生態植被進行封育保護(現已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20.5萬畝),累計投資400多萬元人民幣,先後修建了瞭望塔7座,設置圍欄18公里,為生態植被引洪灌溉修建了17條引水渠,購置了森林滅火器,森林資源監測儀等設備。並對公益林進行劃片看護,與護林員簽訂了管護合同和巡護責任,徹底使公益林得到有效的保護。

  與此同時,從2003年起,三十六團人又開始在團場南緣的戈壁荒灘上種植紅棗。並在接下來的2005年到2008年,投資3000多萬元,發動3000余名職工群眾開展“保護生態、改善生態,向戈壁荒灘要效益”的義務植樹活動。

  戈壁灘上挖樹坑很困難,鵝卵石和沙子組成的戈壁灘,鐵銑挖不動就用十字鎬,幾乎所有植樹的人都磨破了手。三年多時間,該團在戈壁荒灘上種植了紅棗生態經濟林2.8萬畝。昔日的戈壁荒灘充滿了綠色生機,先前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棗花飄香、生機盎然,生態和經濟效益初見成效。

  截至目前,三十六團已發展人工林1.4萬畝,紅棗經濟林5萬畝,退耕還林1.4萬畝,荒漠次生林20.5萬畝,綠色植被覆蓋率由往年的23%提高到29.6%。

  隨著紅棗林的不斷發展,紅棗樹名副其實地成了職工發家致富的“搖錢樹”。據初步統計,去年畝産超1噸紅棗的達2000畝,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的承包戶就達100余戶,全團職均收入達到3.1萬元。富裕起來的職工紛紛住進了樓房,開起了小車。

  生態林木將沙漠鎖在了外圍,如今米蘭黃沙瀰漫的天氣明顯減少,走進米蘭,撲面而來的不再是沙塵,而是草木的清香,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樓房,樓蘭故土上的米蘭鎮又在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熠熠生輝。

熱詞:

  • 養林
  • 紅棗
  • 引洪灌溉
  • 國家重點公益林
  • 生態經濟林
  • 米蘭鎮
  • 樓蘭古國
  • 荒灘
  • 搖錢樹
  •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