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華網記者安徽六安走基層)大別山農民的心聲:" 新農合 讓我的家沒垮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梅山鎮三合村草樓村民組村民劉恩榮(左一)和大兒子李學前(左二)向記者講述家庭情況。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攝

  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 盧堯 歐愛萍

  “多虧有 新農合 ,看病的醫療費報銷了。我們老夫妻倆都患大病,要不然家早就被拖垮了,房子估計也賣了。”61歲的劉恩榮老人操著帶有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告訴記者。

  劉恩榮老人患嚴重腎病多年,每週透析兩次,丈夫患肺癌,住在醫院做保守治療。3月末的一天,新華網記者來到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梅山鎮三合村草樓村民組,走進這樣一個在當地“有名”的“多難”家庭。

  1998年,劉恩榮患上腎炎。當時家裏人沒有認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加上總怕花錢,病一直沒有治好。直到2006年,病情惡化,需要透析。

  “當時縣醫院沒有透析技術設備,只好到合肥武警總醫院做透析,一次透析,加上促紅素、降壓藥之類,費用都不低於600元。”劉恩榮説,“每星期要上醫院透析兩次,哪次不去都不行。快到去的時候,眼睛、腿腫得就不像樣子了。”

  後來在合肥租個房子,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輪流陪護。“一年到頭不是在出租屋就是在醫院。住宿、吃飯、交通加上看病,一年下來要花不少錢。” 劉恩榮説,2010年,金寨縣的醫院有了這種技術和設備,她才回到家裏治療。

  “禍”不單行,劉恩榮的病剛剛穩定,2011年4月,老伴李世良患上了肺癌。“去年在上海住院5、6個月,花去10多萬元,現在還住在合肥一家民營醫院繼續治療,小兒子在那裏陪護。”

  劉恩榮的大兒子李學前介紹,他們兄弟三人在附近鎮上做生意,開始還能負擔父母的醫療費用,後來越來越感到吃力。“如果沒有 新農合 提高報銷比例和大病救助等一系列的政策,我們家恐怕有十個兒子也承擔不了這筆費用!”

  李學前説,2011年,“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到75%,外地看病也可以報銷。加上“大病救助”和“二次救助”這些補助,去年父母花的醫藥費,自己只掏了很少的一部分。

  金寨縣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寨縣“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每年都在提高:2006年報銷比例只有50%,最高上限1萬元;2007年和2008年提高到3萬元;2009年又提高到4萬元;2010年,比例和上限分別提高到60%和5萬元;去年這一數字又變為75%和6萬元。

  “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金寨縣還實施了大病救助 一站式 服務。”這位負責人介紹,以前病人需要拿著單據等去民政局辦理大病救助補貼,民政局將大病救助的款項轉到新農合部門,病人再去領取,手續相當複雜,一年才能辦理下來。“現在這項內容交給了 新農合 部門託管,大大簡化了程序。”

  劉恩榮去年領取了最高上限1萬元的“大病救助”,還領取了5000元的“二次救助”,這些錢都是一次結清。“我現在每年醫療費用大概10萬元,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大約是3萬元左右。外地醫院和民營醫院的醫藥費也在報銷範圍。”

  劉恩榮現在除了要做透析外,病情基本穩定。“如果沒有 新農合 ,我恐怕早不在了。”

  好政策也讓劉恩榮生活樂觀起來。談話過程中,她還不時説上幾句家鄉方言的俏皮話。“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在家裏還幹點簡單農活。”説著,她站起身來,拿起掃帚,繼續打理著自家的小院。

熱詞:

  • 劉恩榮
  • 大病救助
  • 金寨縣
  • 看病
  • 新農合
  • 二次救助
  • 2010年
  • 透析
  • 醫療費用
  •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