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三重保障”惠民生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13: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保障消顧慮

  “我和老伴每人每月都有560元的生活補助,晚年生活不發愁! ”3月25日,見記者來訪,70多歲的王立江高興地説,老兩口晚年有這樣的生活保障是以前沒想到的。

  在合肥經開區,像王立江一樣過着幸福生活的老人不在少數。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合肥經開區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完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養老補助、社會保險、醫療保障等方面大舉創新。以2008年5月1日起為限,該區對年滿60周歲男子、年滿55周歲婦女每月發520元的供養補助,使他們在享受合肥市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金的同時,再享受該區獨有的供養補助。此外,自願參保的失地農民每月還可享受180元的社保補貼和每年120元的醫保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以來,該區投入民生和社會保障類資金6.42億元,建設安置住房190多萬平方米,解決了4萬餘名祖居農民的住房問題。

  就業保障謀長遠

  農民失去土地後,靠什麼謀生?合肥經開區投入大量精力解決這個問題:對18歲到40周歲的青壯年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每人1000元培訓費由管委會埋單。從最早對新居民的“應知應會”教育培訓到提高居民創業就業能力的“技能培訓”,再到現如今讓居民能夠享受幸福生活的“素質培訓升級版”,該區始終堅持加大投入,擴充新居民的就業拉動面,使失地農民一技在身、不愁生計。

  1997年至今,該區已累計培訓青壯年人員3萬多人次,推薦近2萬人成功就業。此舉既解決了被徵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也為園區企業提供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對50歲以上的男子、45歲以上的婦女,該區還提供環衛、物業等大量公益性崗位。通過多種促進就業的舉措,使有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者實現了充分就業。祖居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997年的1705元提高到2010年的13159元。

  文化保障助融入

  不久前,一台價值14500元的鋼琴在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老年大學安裝完畢,在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場所添置鋼琴,這在全省還為數不多。

  合肥經開區大力實施文化興區戰略,讓人民群眾因文化而自覺融入,並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最終歸宿,從更高的思想層面提升幸福指數。每隔一年,該區都會舉辦一屆大型的社區文化節,專門為失地農民搭建思想文化交流的平臺,如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參與人數超過30萬人,成為全區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盛宴”。

  在文化興區戰略的引領下,近年來全區群眾性文化發展迅猛,極大地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並帶動了更多的人轉變觀念,告別舊習,走向新生活。目前,該區共建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5處,社區文化活動廣場21個,各類文體協會50家,社區晨晚練點20個,積極完善社區的文化設施。

  物質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充實了,該區失地農民參與、融入區域建設發展的積極性也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居民熱衷於城市誌願服務。據統計,該區由失地農民組成的專業志願者隊伍已有50多支、1萬餘人。(張鳴、李長龍)

  【編後】

  農民問題是全國開發區都不能規避的首要問題,他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稍有不慎就會滑入社會的邊緣。合肥經開區構建特色保障體系,千方百計“反哺”失地農民,使這些農民失地不失恃,而且讓他們很快融入園區發展中該區的做法值得提倡。

熱詞:

  • 失地農民
  • 經開區
  • 十一五
  • 技能培訓
  • 盛宴
  • 應知應會
  • 反哺
  • 鋼琴
  • 被徵地農民
  • 充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