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東莞速度”怎麼了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周,在相關部門的重視下,為註冊輾轉了一年的茗莎公司(化名)終於通過了企業材料審核關,並於兩天之內圓滿完成了東莞分公司的登記落戶。可是,這一事件所留下的疑問和爭議卻不得不引人思考。

  曾幾何時,“東莞速度”聞名遐邇,並一舉創下了東莞30年的經濟發展神話。人們不會不記得,早在1978年,東莞便在全國首創了來料加工裝配辦公室,而其開風氣之先推出的“一條龍服務”,就像是給東莞經濟裝上的加速器。正是從那時起,東莞開啟了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大時代序幕。

  20世紀90年代中葉,面對新一輪國際産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東莞政府再次率先垂范主動優化政務服務。在此期間,為服務企業相繼開通了“一站式”服務和綠色通道等機制與平臺。東莞經濟發展也因此迎來了第二個分水嶺,並最終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戰略部署。

  更進一步,在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期間,為幫扶企業渡過難關並引領全市産業轉型升級,東莞政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其中,東莞市臺協建立的“馬上辦中心”,在助推臺企轉型上的成功實踐還獲得了國家層面的認可。

  由此可見,在銳意改革的實踐中,“東莞速度”的體制構成其實一直在豐富和完善著。主要表現在,其內涵更豐富,實現的平臺和渠道也更多元。因此,按理來説,其助力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也應該更明顯。然而,在實際運轉中卻並非如此,甚至出現了名不副實的尷尬。“東莞速度”究竟怎麼了?

  回到該事件本身,病灶其實不難發現。在不斷豐富的體制內涵面前,各部門間相互“踢皮球”的頑疾依然存在。而正是不負責的推諉和狹隘的部門利益意識,降低了機制的運轉效率,並一步步造成了體制的自我束縛。因此,筆者認為,化解“東莞速度”的當下困境,並非繼續單方面的從體制創新上想辦法。更為緊迫的是,應該在機制理順上下工夫。具體來説,就是要通過對部門審批權的調整,衝破部門的單位利益意識,激活現有體制的運轉活力。

  其實,早在幾年前,東莞就開始了政務服務的電子化嘗試,並試圖將各級部門的一些項目審批由“串聯”改“並聯”,並嘗試通過權力轉移和下放等方式,大舉簡化審批程序等等。可是由於沒有做到審批權與單位利益的基本脫鉤,無法突破審批體制的利益化門檻,最終也就沒能真正化解“東莞速度”的機制性束縛。從目前來看,以電子政務服務為突破口的網格化審批制試點,或許是個比較好的改革契機。

  劉進

熱詞:

  • 東莞速度
  • 一條龍服務
  • 並聯
  • 串聯
  • 一站式
  • 病灶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 第二次工業革命
  • 化名
  • 利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