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012海淀一模文綜試卷答案詳解:歷史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0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一部分

  12. 下列各項屬於董仲舒的思想主張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C.“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D.“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答案】 B

  【試題解析】

  中國古代思想,是課改後高考歷史考查的重點。2010年,北京卷考到了韓非子和董仲舒。2011年出現了黃宗羲。這類題目的困難,通常是因由於題幹或選項中出現了古代典籍中的原文,而學生又無法正確理解文言文,所導致的。解題思路則非常明確,就是要熟悉每一位哲學家對應的關鍵字詞。例如董仲舒,他的思想主要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大一統”,“三綱五常”,“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等。B選項與董仲舒的觀點契合。此題具有一定難度。

  A選項出自《老子》,“道法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在岳麓版教材必修三中亦有明確記載。

  B選項出自《漢書董仲舒》傳中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天不變道亦不變”之“道”,是儒家之道,核心為“三綱五常”。董仲舒認為人倫道德,天經地義,絕對不能夠更改。

  C選項出自《商君書》,屬於商鞅的思想。從“不必法古”,可以推斷,這符合法家變法革新的主張。

  D選項出自儒家經典《禮記》。

  13. 下列各項對圖7中遷都影響理解準確的是

  A.促進了黃河流域的統一

  B.促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利於削弱世家門閥特權

  D.促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合

  【答案】 D

  【試題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點為“北魏孝文帝改革”,見於選修“改革”分冊。選修課三冊,在高考真題中所佔分值並不太多。但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自有它的特殊性。北京市課改前,《中國古代史》中包含大量少數民族相關知識。如秦漢時之匈奴,唐時之突厥、回紇、吐蕃等,甚而至於遼、宋、金、元時的和戰會盟,明後期女真族的崛起。這些知識,都是以前高考經常關注的焦點。但課改後的新教材,將中國古代史中的少數民族歷史幾乎刪盡。現行《考試説明》中,涉及到民族問題的,只餘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010年,新課標高考第一年,北京卷考查了中國設置最早和最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與西藏。而北魏孝文帝改革,還沒有考過。考生可以稍加留意。

  A選項“促進黃河流域的統一”,這是孝文帝開始改革的背景,而不是孝文帝遷都之後的影響。

  B選項“促成經濟重心的南移”,不發生在此時,中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完成于宋。

  C選項“利於削弱世家門閥特權”,與孝文帝遷都關涉不大。

  D選項“促進民族間的大融合”正確。孝文帝遷都以後,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如著漢服、説漢話、改漢姓等等。

  14. 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下列各項對該觀點理解準確的是

  ① 我國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江浙地區 ② 結束藩鎮割據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③ 削弱宰相職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④ 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熱詞:

  • 選項
  • 課改
  • 試卷答案
  • 漢化政策
  • 高考真題
  • 文綜
  • 試題解析
  • 高考歷史
  • 北京卷
  •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