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石林:枇杷種出“金色生活”(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04: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昆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可鄉枇杷專業合作社社長年興國採摘枇杷。

  新聞速讀 石林縣大可鄉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種植枇杷,並立下了打造“枇杷之鄉”的目標。目前,全鄉枇杷種植規模已達5000多畝,種植戶200多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枇杷讓農民過上了“金色生活”。

  “每天都有訂單,市場上供不應求,大家都感覺到枇杷種植越來越吃香了!”石林縣大可鄉枇杷專業合作社社長年興國一臉喜氣,興致勃勃地談起他的“枇杷經”。

  由於歷史原因,石林縣大可鄉森林覆蓋率僅為23.6%,遠遠低於全縣平均水平,絕大部分區域荒漠化嚴重,秋冬季節,目之所及,一片荒涼。如何利用荒山造林又生財,是鄉黨委政府一直以來思考的重點。2004年,大可鄉反季枇杷試種成功,果實口感好、品質優,植株也非常耐旱,當地群眾説它“比苦刺花還耐得住乾旱”。大面積種植枇杷,有望使農民增收致富,還可以改變大可鄉脆弱的生態。鄉黨委、政府及時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種植枇杷,並立下了打造“枇杷之鄉”的目標。目前,全鄉枇杷種植規模已達5000多畝,種植戶200多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枇杷種植的甜頭。

  在大可鄉枇杷産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大可鄉枇杷專業合作社社長年興國,人稱“枇杷種植土專家”、“枇杷大王”。

  年興國于2006年開始種植枇杷,一心一意要“幹出點名堂”。幾年來,他通過自學和參加農技培訓,不斷提高枇杷種植技術,不但走上致富路,還成為了當地群眾種植枇杷的“軍師”、“助手”。他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給種植戶現場演練,實際操作,用最直觀的方法解決種植戶碰到的問題,贏得鄉親們的好評。2010年,年興國帶領5名種植戶成立了大可枇杷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果農搭建了銷售平臺。在他的“傳、幫、帶”下,當年挂靠合作社的80畝挂果枇杷實現産量13000公斤,産值26萬元,惠及成員13戶,戶均增收2萬元。

  “去年年底,我們註冊了‘金吉聖’枇杷商標,我們要借這個品牌打響大可枇杷産業。”年興國躊躇滿志地説。2010年,大可枇杷在農博會初亮相就引起轟動效應,因為當時農博會上展銷枇杷的僅此一家,且品質上乘。去年和今年都不斷有商家和他聯絡,每天賣出的枇杷有200公斤左右,每公斤賣價不低於30元,特等果每公斤80元,還常常供不應求。

  談到今年的旱災,年興國説,乾旱對枇杷種植確實有影響,但比起別的果樹,這種影響要小得多,這也是他們有信心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的原因,“大可太適合種枇杷了!”據了解,目前,該合作社的枇杷大部分還未到盛果期,今年預計産量在70噸左右。但到2015年,大可枇杷將迎來産量高峰期,技術好的畝産會到400公斤左右。年興國表示,除了在技術上不斷提高外,大可枇杷專業合作社將在産品包裝上下工夫,著力把大可枇杷推向國際市場,“那個時候,會有更多的農民和我們一起過上‘金色生活。

  採訪結束時,年興國指著枇杷種植基地旁邊一棟別致的小洋樓和樓前停放的一輛小轎車説,這些都是他種枇杷賺來的。

  通訊員李俊英 記者達娃 梅朵攝影報道

熱詞:

  • 枇杷
  • 苦刺
  • 石林縣
  • 專業合作社
  • 金色生活
  • 軍師
  • 助手
  • 農技
  • 鼓勵農民
  • 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