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北川繡娘的傳承夢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8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綿陽4月8日電 題:北川繡娘的傳承夢

  作者 周洪攀 楊勇 王官倫

  春雨貴如油,雨後的川西大地空氣清新。

  晌午時分,北川新縣城的巴拿恰商業一條街開始熱鬧起來。沿街小店裏,頗具民族特色的羌繡、小飾品、特色小吃吸引著眾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觀光遊人。

  北川繡娘文化館前,身著羌族服飾的繡娘在音樂聲中跳起了沙朗。“這是繡娘們在休息時間所進行的活動,現在已經成為商業街的一大特色。”北川繡娘文化館總經理張桂熙神情中滿帶自豪。

  “真是太漂亮了,就像是一幅幅真彩畫。”走進羌繡館,各種栩栩如生的羌繡作品讓人感嘆不已。一幅引頸長嘯的羌繡貔貅尤為奪目。

  “這幅作品是台灣一收藏家預訂的,售價是86萬元人民幣。足足花了十幾位繡娘兩個多月時間。”張桂熙説,地震之後,羌繡作品已經走上收藏舞臺,繡園的作品最高達到100余萬元。現在,海內外收藏家趨之若鶩的精美藏品都需要提前預訂。

  自小的耳濡目染,使張桂熙對羌繡情有獨鍾。在長達18年的文化傳承中,身為羌鄉兒女的她,一直致力於將羌繡推向海內外。震後,張桂熙在北川紮下了打造羌繡産業的根。

  眼前的羌繡館內,既有氣勢宏大的挂毯、屏風,也有頭帕、圍腰、飄帶、鞋面襪底等日用佩飾,或娟秀明麗,或粗獷豪放。“目前我們繡園採用的是‘公司加農戶’運作模式,86名專職員工帶動著500余農戶,開發出了羌繡服飾、羌繡工藝品、禮品、旅遊飾品四大類産品。”張桂熙説,開業近一年時間,羌繡館銷售額約1200余萬元人民幣,夏布出口5670余萬元。

  “羌族是華夏最古老的民族,不同時期的羌繡作品也反映這一民族的獨特之處。”張桂熙説,北川繡園收集了不同時期的羌繡作品。在對這些精品佳作進行臨摹的同時,還不斷研發新的技法和作品。

  織機前,來自北川陳家壩的年輕繡娘李慧菲扎、挑、勾、別,手法熟練。“羌繡表現出我們羌族的文化,需要我們年輕人來傳承、發揚。”李慧菲告訴記者,作為新一代的羌繡傳承人,繡娘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妙手,讓更多人了解、走進並欣賞這一“雲朵上的民族”。

  臨別時,張桂熙透露説,目前羌繡館已著手在北川新縣城建一個佔地248畝的羌繡文化産業園,打造集中國刺繡文化博物館群落、羌繡文化研發中心、創意設計、藝術技能培訓、開放式可觀式加工區、會展中心及藝術家村為一體的特色園區。“變文化資源為産業優勢,羌繡必能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完)

熱詞:

  • 北川
  • 張桂熙
  • 作品
  • 娘們
  • 傳承人
  • 農戶
  • 收藏家
  • 彩畫
  • 雲朵
  • 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