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毫毛變出一幫猴子 不正是幹細胞克隆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8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徐瑞哲

  創新創造是哪兩個加數之和?在日前舉辦的“文匯講堂”上,“雙錢”院士在對話中做了這樣一道題。一人是集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藝術暨自然科學院院士及中科院外籍院士于一身的“多科院士”錢煦,另一人是華東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錢旭紅,兩人得出的答案可以概括為一條公式:創新=理+文=邏輯+想象。

  身為一所以理工科為特色的大學校長,錢旭紅認為,學理工儘管不宜將文學作為必修課,但必須通過課堂外的教育更多接觸文學。因為創造力來自兩方面,第一是邏輯,第二是想象。“邏輯能力主要源於科學;而想象能力主要源於文學。”中國古代就有《封神演義》、《西遊記》等幻想類文學,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撮毫毛、變出一幫猴子,正相當於現今典型的幹細胞克隆,“這就是源自文學的科學想象力”。

  學文學的人,需要懂得一定的科學知識。錢旭紅舉例,美國影片《阿凡達》令人嘆為觀止,這麼高超的想象力,可能中國導演拍不出來,因為他們大多是文科出身,對自然科學並不精通。而另一方面,學科學的人也要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學醫出身卻文理兼收的錢煦表示,“就我個人來説,文學上所學的對科學研究很有幫助。”他認為,各種學問都是相通的,有時閱讀好的文學作品有利於培養科學思維,而對科學事物的表達也要靠好的文字功底。

  至於文理通識教育,錢旭紅表示,文科學習不能強加於理工科學生,而應引發其興趣,使之主動、自覺地去接受。他坦言,有的學生對相關課程不感興趣,可能是教師授課方法的問題。其實,每一門學科都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昇華的過程,在教授科學現象及科學規律的同時,就可以延伸出哲學的思考。

熱詞:

  • 幹細胞
  • 文科學習
  • 西遊記
  • 猴子
  • 授課方法
  • 克隆
  • 封神演義
  • 文理
  • 阿凡達
  • 通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