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語勝千言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22: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2年1月21日,新華社對外部記者卜多門(右)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烏魯木齊的一個巴扎(集市)採訪維吾爾族商販。

  群眾語言,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習用的口頭語言,是相對書面語言而言的,它不像書面語言那樣典雅、莊重,但樸實、生動,朗朗上口。用好群眾語言,可以使新聞作品更加生動活潑,增強可讀性和感染力,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聽到百姓心聲,寫出鮮活的基層新聞。

  用好群眾語言首先要接好“地氣”,俯下身子,在思想和行動上都真正深入基層,以真心換真情,“入得了百姓門,拉得上百姓話,交得上百姓心”。其次要“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虛心向群眾請教,並能活學活用。順口溜、打油詩、民間諺語等,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是群眾語言中最精華的部分之一,若能加以靈活運用,可以收到“一語勝千言”之功效。

  2011年12月上旬,新華社山西分社記者呂曉宇、王菲菲到晉西北走基層採訪,發現當地農民依靠科技,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使這個昔日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的地方,由“十年九不收”變成了“果蔬四季香”,於是采寫了稿件《晉西北:從“十年九不收”到“四季果蔬飄香”》。在稿件中,記者採集學習了當地的民間諺語,靈活運用。比如,用諺語“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來形容當地群眾以前的貧苦生活;用“一畝田不打半石糧,一年辛勞肚難圓”形容保德縣小趙家溝村的過去,明了又形象;用“神池的風,蝎子的針”描述神池縣惡劣的自然條件等等。大量民間諺語的使用,讓作品鮮活生動,群眾一看(聽)就懂。(新華社山西分社陳忠華)

熱詞:

  • 群眾語言
  • 民間諺語
  • 地氣
  • 書面語言
  • 趙家溝村
  • 百姓話
  • 晉西北
  • 深入基層
  • 巴扎
  • 特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