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全省種糧大王” 制勝的科技法寶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綏棱縣上集鎮諾敏河村村民李秀山,雖然今年只有34歲,但他學科技、用科技,積極探索土地規模經營,今年2月獲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全省種糧大王”榮譽稱號。

  5年前,李秀山家僅耕種15畝水田,日子過得比較緊巴,僅夠年吃年用。在這種情況下,他開始考慮脫貧致富。

  2007年,他和妻子商量之後,嘗試土地規模經營,通過多方籌集資金,當年租種水田300畝,獲得了平均畝産550公斤、總産165噸的好收成,實現純收入19萬元。償還各種費用後,李秀山還略有結余。初步嘗到甜頭,增強了他致富的信心和勇氣,從此他每年逐步擴大生産規模,到2011年,承包種土地面積達到1720畝,實現單産580公斤,總産達到997.6噸,純收入達160萬元。

  “種糧食,有規模才能有高效益。現在,鄉親們大多在外打工,一天能掙一二百元。他們把土地流轉出來,自己省事省力拿著轉包金,我的規模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李秀山説,他種水稻,好年景一畝地能純收六七百元。實行規模化種植後,成本明顯下降。為了加快土地規模化生産進程,提高單産和效益,他十分注重農業機械的投入。目前,他擁有大型機械13台(套),其中100馬力以上機械4台。

  上集鎮諾敏河村地處綏棱東部,是全縣水稻主産區之一,産量一直很平穩。李秀山為了使水稻既高産又優質,幾次自費到建三江、五常、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地進行考察,邊學習先進地區的種植經驗,邊探索全省水稻最新栽培品種、最先進的栽培方式,他還專門購買了水稻高産、高效栽培技術方面的書籍,利用空閒時間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水稻種植水平。他每年都積極主動地參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職教中心等職能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利用有利時機向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學習,通過多年來的認真學習,李秀山種植水稻的水平不斷提高。

  李秀山能大面積擴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上有把握。特別是水稻缽體擺栽、水稻大棚育苗、機械插秧、看葉施肥、農藥應用等新技術更是成竹在胸。這些年來,李秀山在水稻生産上,一直堅持應用科學技術,確保水稻生産環節科技化。嚴把生産關,用種每年一更新,全部用原種;培育壯秧;防治病蟲害;秋季用大機械整地,春季在播種前5天開始放水泡田整地,達到地內“高低不過寸,肥水不排出”;測土配方施肥,所以他種植的水稻不倒伏,穗大粒實。

  幾年來,李秀山利用土地規模經營,發展水稻産業走上了致富路。他在資金、機械、技術等方面積極幫助鄉親們發展水稻生産。在李秀山的引帶下,上集鎮諾敏河村涌現出50多家100畝以上種糧大戶,規模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52%以上,成為全縣土地規模經營的典型村,也成為種糧致富的標桿村。

  李秀山拿著報紙上刊登的中央一號文件,樂呵呵地説:“黨中央又給我們吃了定心丸,我規模種植更有信心了。”今年,他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不斷提高單産和總産,力爭使糧食生産再登一個新臺階。

熱詞:

  • 李秀山
  • 中央一號文件
  • 水稻缽體
  • 測土配方施肥
  • 種糧大戶
  • 栽培品種
  • 土地規模經營
  • 規模種植
  • 發展水稻
  • 水稻高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