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完形心理”專家為年輕父母帶來全新育兒觀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2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寶寶吃飯了,不玩了。”“聽到沒?你快來。”“你再不來我發火了”……寶寶長到3、4歲,越大越不聽話了,調皮搗蛋,或者對你不理不睬,這恐怕是令全世界父母頭痛的問題。昨天,在由南京大學等單位主辦的“國際完形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帶來了全新育兒和婚姻觀點。專家表示,其實寶寶一齣生就有了自我意識,2、3歲後你還想和他或她交朋友,從出生第一天學會尊重。

  寶寶兩歲後不要訓斥和嘮叨

  1歲左右,寶寶可能開始會發脾氣。通常情況下,兩歲左右肯定會出現這一跡象。事實上,開始發脾氣正是“討人嫌的兩歲”的一個顯著特點。有的爸爸媽媽開始抱怨,“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越來越討厭了。”而在心理專家眼中,2歲寶貝“討人嫌”是一種正常發育過程。有個5歲孩子,看到爸爸,老低頭不説話,在媽媽面前,他又不停得説yesyes……“原來爸爸平常愛訓斥他,孩子有了抵觸情緒。媽媽又愛嘮叨,總説‘你怎麼又搞得這麼臟啊’‘你會不會把玩具放放好?’,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本能地用僵化來應對。”

  南大心理諮詢中心桑志芹主任認為,類似情況在中國家庭中並不少見,長此以往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利,長大後他如果也用這樣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會很糟糕。

  用“我們”替代“你不可以”

  專家們認為,新生兒一齣生就具有和親人交往的能力,哭叫是新生兒和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近一二十年來科學家對大腦的研究表明,嬰幼兒期腦的發育不僅快,而且已經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從寶寶出生第一天起,他有了自我意識,“如果你不斷讚賞他,誇他,寶寶會越來越好。”桑主任認為,想讓寶寶在2、3歲後還能跟你做朋友,從出生那天起,爸爸媽媽就要尊重孩子,尊重第一步從語言開始。

  一個常見的情景,公交車上,孩子拿著玩具汽車爬上爬下,既不安全,也影響其他乘客。媽媽一遍又一遍提醒:“你坐好,不要玩了,危險。”孩子當沒聽到,或者安靜了幾秒又開始活動,很快媽媽爆發了,生氣地説:“你再不坐好,試試看,回家別想看電視。”“如果我是媽媽我會説,‘寶寶,我們來看看車外的風景’,比玩玩具有意思。如果寶寶做了,你還可以繼續鼓勵,‘很有意思吧。’”在桑主任看來,換個説法,你眼中“討人嫌”的寶寶也可以變得很可愛。

  揚子晚報記者蔡蘊琦

  鏈結>>>

  完形心理治療(Gestalt格式塔)是由德國心理學家Fritz Perls教授創立,完形治療強調接納真實的原有的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斷、曲解所操縱,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覺的為基礎表現自我。“完形夫妻治療”是作為完形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熱詞:

  • 完形
  • 育兒
  • 心理專家
  • 心理諮詢中心
  • 心理治療
  • 父母
  • 寶寶會
  • 新生兒
  • 讓寶寶
  • 爸爸媽媽
  • 搜索更多完形 育兒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