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瑕疵為藝術品拍賣證明身份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1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一次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如圖)可以堪稱精品。該杯敞口,深腹,弧壁,瘦底,下呈喇叭形高足,高足上部起竹節;內、外口沿及足圈各飾一道青花弦紋;杯外壁飾四組鬥彩團蓮紋,上輔黃褐色相間花草紋,下襯如意雲頭。足內沿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件瓷器上曾經有過火燒的痕跡。按理説,這原本是瓷器的“瑕疵”,但是由於一段特殊的歷史而成為了鑒定的“鐵證”:1923年6月26日晚,紫禁城西北角神武門內建福宮的德日新齋發生火災,這裡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花園,經常作詩賦詞並加以讚美,並將他一生的珍藏,如字畫古玩、供奉的不少金質法器、藏文經版等,都存放於此。這場大火把這座瑰麗的皇家花園,連同無數珍寶化為灰燼,唯有一些藏在錦盒或木盒中的瓷器倖存,此器便是其中的倖存者。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藝術品市場上並不少見,特別是一些非常珍罕的器物,由於缺少比較的對象,而需要借鑒一些外在的因素加以判別。就拿曾經被認為是傳授的“秘色瓷”來説,誰都沒有看到過,但是隨著法門寺出土了一系列秘色瓷碗,其逐漸被人們了解,其中有一件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口徑21厘米,高約9.4厘米,重817克。敞口,深腹,圈足。口沿五曲,腹壁斜收,曲口以下的腹壁有豎向凸棱。胎較薄,釉色均勻,晶瑩凝潤。外殘留包裝紙上的唐代仕女圖印痕,為珍貴的文化痕跡,也成為了鑒定這件瓷器的一個“鐵證”。

  由於早期瓷器在燒制中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而這在現在又往往不能模倣,所以這也成為了鑒定瓷器的一個“鐵證”。弘治瓷乃至整個明中期的瓷器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底部塌凹,特別是盤碗之類的器物。這一缺陷性特點在後世倣品中很難仿製成功。第二個特點是弘治器物底足稍矮,底足白釉發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潔白。在一次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弘治 黃地青花折枝“梔子花”紋盤就拍出了722萬港元,而在2010年的一次秋拍中,類似的一件明弘治 黃釉青花折枝花果盤的成交價則只有448萬元。其特點就是底部微凹,足墻內斂,足部露胎處呈“火石紅”色。胎體實膩堅致,釉質肥潤凝糯。盤體內外通施低溫黃釉,色艷澤麗,外壁通繪卷葉花朵,盤心為一組折枝花卉,壁內繪蓮蓬、葡萄、柿子、石榴四組花果,為明弘治期同類宮廷官造瓷種精品,且全美品相,彌足珍貴。

  除了瓷器之外,在玉器的拍賣市場上,這種“缺陷”也是非常重要的“鐵證”,像“鏤空”器物中,斷面的線條往往較鋒利,還可能出現拉絲毛痕和斷缺毛口,這本是明清時期手工製作無法避免的缺陷,卻是當今鑒別明清鏤空拉絲玉器的重要依據。現代倣品採用的是電動工具,鏤空處的拉絲痕圓鈍,無斷面缺口,明清工匠是以手工或腳踏轉輪帶動砣輪拉絲切割的,所以製品的切割面必然不同。

  (方翔)

熱詞:

  • 鐵證
  • 瑕疵
  • 藝術品拍賣
  • 曲口
  • 折枝花
  • 瓷器
  • 弘治
  • 拍賣市場
  • 藝術品市場
  •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