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將大學生價值寫在黑土地上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7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綏棱縣綏中鄉綏中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興龍,是一個28歲的大學生“村官”,他將一份大學文憑交給那塊廣袤的黑土地。

  2002年,劉興龍從吉林航空工程學院畢業,來到廣東東莞的一家模具廠工作,當時試用期工資就2000元,幹滿兩年後單位給分配住房,一年的工作讓他不斷進步並深受單位領導的認可,可家鄉和親人卻給了他一份永遠抹不去的牽掛。

  2003年,經過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後,也正是在他工作得心應手時,劉興龍毅然放棄了那份他曾熱愛的工作, “報名”回家鄉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回到家鄉的劉興龍在綏中鄉宋家村擔任了村委會主任助理,通過一段時間觀察他發現,村裏的富餘勞動力比較多,如果這些人走出去打工會增加很多收入。劉興龍和村裏的會計騎著摩托車,每天挨家挨戶講解外出務工的好處,可習慣了種地的村民都十分不理解,都覺得他雖然是大學生,但也是小孩子,能懂個啥。

  為了給大家做榜樣,他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先到外面打工,賺回錢後給大家介紹經驗,外出賺錢回來讓很多“有想法”的農民眼紅。綏中村村民宣繼雷是劉興龍的初中同學,通過劉興龍的聯絡,他到哈市一家飯店打工,供吃供住每月收入1000多元。就這樣通過典型示範的引帶,村裏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劉興龍的努力下,宋家村還建立了一個永久性的勞務輸出基地,最多的時候一年向外輸出400多人。

  由於勞務輸出工作出色,劉興龍被調到鄉里任鄉政府秘書,主管全鄉的勞務輸出工作。他利用自己在大學時所學的專業,用互聯網為村民們聯絡務工地點,為了讓農民外出不空跑,劉興龍總是要對每個聯絡的企業進行摸底並與務工單位簽訂保險合同,所賺的工資要以折的方式直接發放,為村民外出賺錢建起一個個“安全的堡壘”。他還向有顧慮的村民擔保,有拿不回工錢的,他掏腰包給補上。每個月末,劉興龍都會給外地企業的包工頭打電話,問工資發放情況和工人的工作狀況。北解村村民劉老七,到天津打了一年工,工資只拿回一半,聽到這件事後劉興龍找到縣勞轉辦的工作人員,兩人一起去天津要回了拖欠的工資。如今,全鄉在天津靜海建勞務基地,從最開始50人發展到1000人。

  2009年,劉興龍擔任綏中村黨支部副書記,縣裏引進了蒿天薯業,為了引導村民種植馬鈴薯,他先在自家田裏試種,第二年賺到錢後,引帶村民在全村推廣。劉興龍不但成為農民賺錢的“貼心人”,而且還成為了農民致富的榜樣。

熱詞:

  • 劉興龍
  • 大學生
  • 黑土地
  • 村官
  • 貼心人
  • 綏中村
  • 村民
  • 外出務工
  • 宋家村
  • 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