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圖文:他跑遍了湖北的田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圖為:何紅衛(右一)在鄂西北山區鄖縣百桑關鎮石門磴村1組採訪84歲的貧困老人楊保山和老伴。 (資料圖片)

  記者 韓曉玲

  人物檔案:何紅衛,《農民日報》湖北記者站站長,1986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機化專業。從業近15年來,先後發表千余篇充滿泥土氣息的新聞作品,其中3篇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20多篇作品獲全國農民報和湖北新聞獎。2011年,獲得“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何紅衛當記者,是“半路出家”。

  1986年,電視劇《新星》熱播。大學畢業的何紅衛,懷著“當李向南式的縣委書記”的理想,主動要求到鄂西北山區工作。

  雖説終究沒當“李向南”,但他初衷未改。1997年8月,他進入《農民日報》湖北記者站,開始了為“三農”鼓與呼的生涯。

  時常有人好奇地問他:“你在大學裏學的是‘拖拉機’,又是半路改行當記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多的好新聞?”

  他的回答是:搞好三農報道,有“三大法寶”吃透上頭(“三農”政策),了解下頭(基層民情),多交專家朋友。

  一年中,何紅衛乘車至少要在基層跑4萬多公里。當記者十幾年,他跑遍了湖北境內所有的縣。廣闊的田野、農民的堂屋,成為他的“辦公室”。

  大冶市大箕鋪鎮種田大戶侯安傑至今猶記,2007年11月,正是收割水稻的季節,收割機卻因“油荒”無法開動,他急得跳腳。何紅衛顧不上吃午飯,便趕到田裏採訪。第二天,《“油荒”急煞湖北“糧王”》見報後,好幾家油站給侯安傑打電話,一家石油公司的老總親自把油送到地頭。

  侯安傑感激地説:“何站長的一篇報道讓我避免了100多萬元的損失,不然水稻就要爛在地裏了。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走進中南海代表9億農民與總理討論糧食問題。”

  何紅衛也有過痛和累。

  2009年底,母親突然病逝,他又查出患有心臟病。住院等待心臟射頻消融手術時,醫生説手術有風險。深夜裏,想到母親剛去世,還沒敢告訴中風十多年的父親,妻子又剛剛懷孕,他一邊為第二天的報道與報社溝通,一邊寫遺書。淚水,濕透了信紙。

  去年初,省委書記李鴻忠委託《農民日報》湖北記者站開展全省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獨立調查。春節前後的20多天裏,何紅衛等人隨機選擇11個縣市區、26個鄉鎮辦事處、51個村、133個農戶,進行深入調查。大雪紛飛,重感冒加上腿傷,何紅衛仍行走在鄉間的泥濘路上。

  臘月廿二,父親病危,妹妹發來短信:“爸不能説話,還很清醒,我説打電話叫哥回來,他搖頭,意思是你工作忙。”朋友發短信勸他趕緊回家:“報黨之日長,見父之日短。”他含淚堅持做完手頭的農戶調查,第二天帶著才5個月大的兒子匆匆趕到丹江口。

  臘月廿六,父親走了。何紅衛處理完後事,臘月廿九便繼續投入調查。正月初二到十三,他一直奔波在農村裏。初四是他的生日,這天中午,他泡了一碗方便麵。

  何紅衛等人滿含“三農”感情和責任,完成了15000多字的調查報告,得到省委領導高度讚揚,為我省去年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

  春耕季節,何紅衛又奔走在田間地頭。他深情地説:“我時刻也沒忘記自己出身農村,畢業農大,是《農民日報》記者。”

熱詞:

  • 何紅衛
  • 1986年
  • 農民日報
  • 惠農政策
  • 三農
  • 油荒
  • 李向南
  • 辦公室
  • 新星
  • 三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