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州清明祭掃高峰將延長 “綠色殯葬”漸被接受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6日 1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廣州4月5日電(王華 杜奕慷) 清明節假期今日結束,民政部門預計,4月7、8、14、15日(週末),出行拜祭的市民仍然會持續增多,其中8日的拜祭人數或將達到最頂峰,呼籲市民儘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錯峰拜祭。

  綠色殯葬在今年清明節悄然發展,低碳的殯葬和祭掃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廣州人接受。

  據了解,廣東省現有21個市推行綠色生態葬法,共有18個樹葬區,土地面積約30公頃,安放著3萬多份骨灰。廣東省民政廳介紹稱,借鑒汕頭市推行海葬和佛山市建“長青林”推行樹葬等做法,廣東現正研究設置海葬區和樹葬區,現在全省有5000多萬畝省級以上的生態公益林,推廣樹葬有很大潛力。和墓穴葬一樣,樹葬、花壇葬、草坪葬都是“入土為安”。

  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啟強表示,骨灰還林是國家民政部積極提倡的綠色生態葬法。23年來,廣州市成功舉行了50次骨灰還林活動,共有3.9萬多人參加,2萬多份骨灰還林共節約土地約8萬平方米。

  據悉,目前廣州每年處理“骨灰還林”約1500宗,“骨灰撒海”約500—600宗。因樹葬越來越受民眾歡迎,白雲山思園裏的林地也已經接近飽和。市民政部門透露,目前在規劃建設“第二個思園”,以滿足群眾需求。相對價格較高的傳統墓地,樹葬、海葬等全部免費。

  此外,廣州殯葬服務中心去年首次推行使用可降解的環保骨灰袋,骨灰盒可在三年後完全降解于泥土當中,讓先人靈灰真正“入土為安”。

  廣州市民政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三天清明假期,廣州共接待祭拜人數近130萬人,較去年增加近3.5萬人。(完)

熱詞:

  • 綠色生態
  • 拜祭
  • 殯葬服務
  • 錯峰
  • 海葬
  • 生態公益林
  • 低碳
  • 節約土地
  • 可降解
  • 靈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