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回歸塵土”不必都要墓地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葬、水葬、樹葬等綠色殯葬,更與文化和宗教對生命本義的解釋相吻合。

  《新京報》報道,目前,北京墓地資源緊張,北京多家公墓已無現墓,有市民甚至花20萬/平米買“期墓”。

  在人滿為患的大都市,不僅居住的房屋會因供需關係而水漲船高,地葬逝者的墓地也逃脫不了這個規律。因此,如果不用墓地或少用墓地,將會大大緩解墓地資源的緊張。

  在生命終結後的回歸形式上,東西方人有一種共識,都要回歸塵土。

  然而,人去世後的歸宿也並非是非得要一塊墓地才行,因為,無論從科學還是文化的角度解讀,都有比回歸塵土更好的方式。同時,即使要回歸塵土,也有比擁有一塊墓地更好的形式。如果對生命過程有一種平和而恬淡的理解,就可能接受人往生後並不需要一塊墓地的做法。

  羅素説,“每個人的生命都應該像河流一樣——開始是細小的,被限制在狹窄的兩岸之間,然後猛烈地衝過巨石,滑下瀑布。漸漸地,河道變寬了,河岸擴展了,水流得更平穩了。最後河水緩緩地匯入大海。”這段話其實暗示了往生後最重要的歸宿不過是回歸自然和融入自然。因此,往生者的歸宿有許多比擁有墓地更適宜的選擇。

  海葬和水葬其實應當是首選,因為這既符合生命起源的假説,也符合物質轉化和不滅定律,更與文化和宗教對生命本義的解釋相吻合。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於30-40億年前的地球海洋形成之初的“生命濃湯”,因為當時的海洋是溫熱而且富有多種有機物。既然生命起源於水,一個人的生命終結時再回歸到水,等於是生命輪迴。把骨灰撒入江河大海中,是一種生命的轉化和輪迴,也符合物質不滅定律。

  這種思維也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推崇的。正如《周易係辭傳》所説,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風不樹,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而易之於棺槨和佔用墓地只不過是後人的做法。

  即便是要歸於塵土,也有其他一些比佔有墓地更值得選擇的方式,例如樹葬。往生者火化的骨灰埋入樹下,既是回歸塵土,又比回歸塵土更能融合於自然。因為,骨灰中的氮、磷、鉀等元素可以為植物和作物生長提供養料,是對自然最好的也是最後的回報。當然,這樣的回報還在於往生者可以為自然提供間接的貢獻。骨灰滋養了樹木,後者會向大自然提供更多的新鮮氧氣,並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讓空氣更為清新,也有利於生者的健康。

  而且,從永生的意義講,樹的年齡有多長,樹葬者的年齡就會有多長。所以,當更多的人選擇海葬、水葬、樹葬等綠色殯葬時,就是人們棲身的環境更好,土地資源更豐富和墓地不再高昂之時。

熱詞:

  • 墓地
  • 回歸自然
  • 往生者
  • 新京報
  • 周易係辭傳
  • 物質不滅定律
  • 融入自然
  • 棺槨
  • 海葬
  • 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