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打造公園式陵園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0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長春4月3日電(記者張穎、高春霄、周萬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24孝子”雕像矗立在道路的兩側,孔子文化廣場匯集長春近現代眾多名人的藝術墓雕,青松環繞,草坪相隔……3月31日,長春息園正式更名為長春人文紀念園,並率先開通長春都市陵園人文遊。

  北京的天壽園、上海的福壽園成為人文紀念公園,武漢石門峰都市陵園成為一座園林藝術公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因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為旅遊觀光景點……近年來,中國眾多城市紛紛“將公墓變公園”,改變公墓一貫陰森的形象,凸顯人文情懷。

  “沒想到清明節到這來掃墓就跟逛公園一樣,祭掃後可以在這裡休息、暢談,還可以欣賞園林雕塑,已經沒有以往那種陰森、沉痛、淒涼的感覺了。”今年53歲的吉林省長春市市民王雅麗一邊欣賞藝術墓一邊説。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民政部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國華認為,人們在清明節趕往墓園舉行祭掃儀式,是對逝去親友的哀思與懷念,表達一種感恩與愛的心情。好的墓園是人文精神的旅遊地,是城市的獨特精神風景線,是人文紀念公園,這樣才能使得逝者得到最大的尊重與祭奠。

  長春市民政局局長王世田認為,殯葬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古有之。現代社會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弘揚積極向上的東西,首先在“殯”和“葬”的環境上要賦予一定的人文情懷,給先人以安寧,給後者以激勵。

  長春息園一直以來被長春人稱為“朝陽溝”,處於長春市城郊。近年來,在市政府擴大投入的基礎上,墓園自身採取“以墓養園”的辦法,每年從經營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綠化、美化環境。墓穴都放在樹下、草間、花叢中,傳統墓碑也越來越小。同時拓展陵園功能,挖掘現代陵園在名人資源、墓葬文化、雕塑藝術、生命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涵。

  “我沒想到自己大學的園林規劃專業在這裡能得到充分地施展。”今年30歲的谷鵬目前是長春人文紀念園的設計師,在“墓園向公園”打造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設計才能。

  獻身科學的蔣築英、奉獻社區居民的譚竹青、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長春人文紀念園的名人墓區精心設計了藝術墓和紀念雕塑,傳承著長春這座城市的愛心和精神。

  “墓地是每個家庭血脈的根,是中華孝道傳承的根,人們在這裡除了對逝者的思念、祭奠外,還應該得到啟迪,對生命的價值與認知有更深層的思考。這樣才真正實現生命主題公園的公共服務功能。”長春人文紀念園總經理鄒全球説。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段漢明説,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墓園都是人們散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有些墓園實際上就是公園,被稱為“公園墓地”。美國的洛杉磯萊茵紀念公園、聖路易墓園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考克斯紀念公園就是成功的範例。“公園墓地”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居住地融為一起。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付誠認為,殯葬文化從來就是反映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各地城市打造公園式陵園,改變人們對公墓的刻板印象,説明中國人已經開始摒棄傳統的墓地被視為“不吉利”觀念,折射出中國當前民風民俗的變遷。

  相關專家也指出,中國各地城市在打造公園式陵園時同時,要及時跟進新葬式、新祭掃方式,讓人們的殯葬方式和祭掃方式同步走向文明。

熱詞:

  • 墓園
  • 紀念園
  • 公園墓地
  • 朝陽溝
  • 中國傳統文化
  • 殯葬文化
  • 人文紀念公園
  • 人文情懷
  • 雕塑藝術
  • 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