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代祭”,別讓孝心商業化了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1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時節,陵園、墓地最是鬧忙。因為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上墳)的日子,以表達活著的人對已故先輩及已故親朋的思念之情。這樣的傳統祭掃活動,一般只限于親朋好友範圍。可是當下全國多地卻出現了“收費代客祭掃墓地行業”。

  在杭州的陵園和墓地還沒聽説有“代祭”的事,昨日我在南山陵園為已故父親掃墓時,也只看到都是以家庭及親朋為組織形式的祭掃活動。而且祭拜形式大多按當地風俗──上貢品、點香燭、燒紙錢,也有敬獻鮮花──這幾年來漸漸時尚流行的祭祀方式。

  與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語境不同的是,絕大多數路上行人是“不斷魂”的,有開私家車的,有乘公交車(掃墓專車)和打的的,也有騎車去的,不少家庭還兼顧春遊踏青。可見清明祭掃之傳統民俗,已經被現代人賦予多種新的元素。當然,去給已故先輩和親朋掃墓仍是不變的主題,是懷著一種孝心(真心)與誠意的。也正因為是傳統民俗,所以國家順應民意從2008年起增補清明節等民俗節日為“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因此,“代祭”行業的出現,把民俗的傳統給商業化了,人之孝心可以花錢交易,這就走味了,也很不靠譜。

  儘管隨著時代變遷,什麼都在變,但是人性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正如新京報昨日報道中説,調查發現這個新興行業“問者少成交更少”,而且“92%網友反對代客掃墓”,認為是對死者的褻瀆。這至少表明,掃墓還是需要親力親為的。若真的抽不出這一點時間,你可以不去,也可請親朋代勞,或者來年再去。還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家祭”、“遙祭”也是傳統祭祀形式,俗稱“請”,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設祭,向著故鄉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虔誠地祈禱,恭請先祖享祭。而且,現代網絡這麼發達,早就有網上祭奠,可以給已故親人在網上建個“牌位”,以寄託哀思和懷念之情。花錢讓一個陌生人去同自己的先人“説話”,甚至“十八里相送和哭喪”,這就太不倫不類。

  當然,確實也有因身在異國他鄉等不能清明回家鄉的特殊情況者,他們看到網上有“代祭”業務,或許也就沒考慮更多就花錢“交易”了。不過“有心”想到已故的先人,總比那些不講孝道、不知感恩甚至“沒心沒肺”者要好。只是,我們不能“激活”那些有違人性和人倫道德的所謂服務行業,不能提倡孝道商業化,把情感簡化成金錢。

  昨日我在陵園和車上聽到這樣的議論聲:以後等我們這一代走了,就不要葬墓地了,骨灰撒江或者埋樹下,一了百了。因為從獨生子女這一代開始,他們越來越不講究這一套了。最實在的,是親人在世時,多孝敬,常回家看看。所以或許就像我們現在把許多圖文資料存放在網上一樣,可能我們以後的墓地也都被建在了網上,我們的後人都時興在網上祭奠先人了。那麼代客掃墓者也就自然滅絕了吧?

熱詞:

  • 代客
  • 代祭
  • 墓地
  • 孝心
  • 牌位
  • 家祭
  • 激活
  • 祭祀
  • 傳統民俗
  • 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