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清明時節當“清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4日 1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蘇,讓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潔,因此叫做清明。中國自古以來都有清明前後上墳掃墓、憑吊先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清明節風俗。

  清明時節,很多人都在忙著祭掃先人。用各種方式祭奠祖先、寄託哀思,這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清明拜祭還帶有一些不文明的色彩。清明節前夕,“風吹曠野紙錢飛”已成城鄉一些墓地一景,由此引發的火情、火警不斷;有的人互相攀比、講究排場,大肆燃放鞭炮冥幣、焚燒紙製品;更有甚者,買來一些紙質的“小姐”“二奶”等供奉給先人。這些污染環境、侮辱祖先的行為,已超出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本意,不僅加重了自身的負擔,還有悖于社會道德。

  清明節本有“天氣晴朗明凈”的節日內涵,把清明節過得“清明”潔凈,就應該大力提倡以更加清雅深沉、環保文明的過節方式,既體現節日的內涵,也體現移風易俗、文明祭奠的時代精神。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重視厚養薄葬。老人在世時多多孝敬,喪葬、祭祀等活動儘量從儉,不搞那些五花八門的鋪張浪費。至於祭祀儀式,則以精神寄託為主,重“心”輕“形”。諸如獻上鮮花或花籃,或播放他們生前喜愛的歌曲、戲劇,或種棵蒼松、翠柏等等,以表達對先人的紀念,同樣能寄託哀思,免卻浪費,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這些文明安全、時尚環保、簡樸新穎的方式值得大力提倡。

  半個世紀以前,著名作家老舍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清明到了,處處桃紅柳綠,且別忙著去燒紙,還是給逝者獻束花吧……社會在進步,我們的觀念也要進步。清明掃墓要與節約資源、凈化環境、有利身心健康結合起來,文明祭掃,還清明一個“清明”。

熱詞:

  • 清明
  • 清明時節
  • 二奶
  • 小姐
  • 厚養薄葬
  • 翠柏
  • 蒼松
  • 節本
  • 歌曲
  • 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