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周恩來夫婦與弟媳王士琴的親情故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1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士琴,滿族人,1914年4月18日生於吉林。據王士琴生前對筆者講述,她的祖父是俄羅斯與中國交界處的一個少數民族,是個什麼族她已記不清了(後據其女回憶應為赫哲族)。後來因為生活所迫祖父流落到黑龍江省,和當地一個滿族姑娘結了婚。當時,中國是在滿清政府統治之下,因此,王士琴的父親便隨母加入了滿族。6歲左右時,王士琴隨父親遷居到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

  王士琴的父親王洪傑是一個有名的俄語專家,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為孩子們請了家庭教師,讓他們學習俄語,同時又學習英語和日語。他曾説:“我沒有什麼財産留給你們,只能給你們留下一個‘飯碗’(指一個能掙錢吃飯的手藝或技能),好讓你們日後有一碗飯吃。”

  高中畢業後,王士琴本想東渡日本學習醫學。但時逢父親退休,家庭收入銳減。王士琴為了照顧家庭,替父親分憂,遂放棄了留日計劃,考入哈爾濱電業局做文秘。

  王士琴5歲喪母,繼母陳玉文出身於書香之家。王士琴有一個姨夫名叫張鴻誥,他是周恩來在南開學習時的同窗密友,後來又和周恩來一同赴日本留學。1936年夏天,經張鴻誥的介紹,王士琴結識了周恩來在哈爾濱稅捐局工作的胞弟周恩壽,後兩人結了婚。新中國成立後,一次張鴻誥赴京,周恩來在西花廳招待他。席間,周恩來曾笑著問張鴻誥:“老同學,我們是老同學、老朋友,一直以兄弟相稱;可是現在士琴叫你姨父,我該怎麼稱呼你呢?”張鴻誥笑著回答説:“士琴叫歸她叫,我們還是兄弟。”滿桌人聽了都笑了起來。1937年,王士琴生下長女周秉德,從此她像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已婚婦女一樣,當上了家庭主婦。每日的柴米油鹽,丈夫、孩子的衣食冷暖成為她主要的生活內容。

  1943年,周恩壽為躲避日本人的盤查,帶著全家移居天津,與嗣母楊氏(四伯母)一起生活。王士琴在哈爾濱時生有長女周秉德和長子周秉鈞,移居天津之後,又生次女周秉宜和次子周秉華。

  1947年8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軍隊進攻延安,周恩來隨毛澤東轉戰陜北。此時,蔣介石政權實行殘酷的保甲連坐制度,周恩壽被一壞鄰居檢舉,遭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拘捕。王士琴憂心如焚,帶著4個孩子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3個多月。後來,經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時的老師伉乃如和同學常策歐、吳玉如三位先生出面作保,周恩壽才得以獲釋出獄。

  1949年春,天津、北平相繼解放。王士琴隨丈夫一同赴北平見到了他們日夜想念的兄嫂。

  周恩來沒有因周恩壽是自己的親弟弟而給他特殊照顧,而是要求周恩壽去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待世界觀改造好後,再等待組織分配工作。要強的王士琴也向周恩來表示希望出來參加工作。她的要求立刻得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理解與支持。在周恩來夫婦的安排下,周恩壽和王士琴的4個孩子很快被送進了寄宿制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週末,孩子們可以回到西花廳居住。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都由周恩來負擔。這樣,王士琴減少了後顧之憂。1950年,她受聘于北京女四中,任高中俄語教師。筆者曾聽王士琴説:“建國初我們國家外語人才十分缺乏,有關方面曾考慮安排我到外交部工作。我考慮到外交部工作要求嚴格,節奏緊,工作時間分秒必爭,我那麼多孩子需要照顧,加之當時兄長兼任外交部長,因此,當老師是我最好的選擇。”

熱詞:

  • 王士琴
  • 周恩來
  • 1950年
  • 親情故事
  • 周恩壽
  • 弟媳
  • 1949年
  • 四中
  • 蔣介石政權
  •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