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正國院士夫婦第三次捐資助學 累計捐款300余萬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龍網4月1日11時訊(記者 張小華)3月30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研究員王正國和妻子朱佩芳教授將自己積攢多年的50萬元積蓄悉數交到重慶教育發展基金會、三峽庫區的巫山縣領導手中,為該縣南峰小學建設一座科技圖書館。王院士説:“讓山區孩子能讀到更多的課外書和科普讀物,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獲取科技知識,將來為建設祖國和改變家鄉面貌貢獻力量,一直是我們夫婦長期以來的心願。”

王正國院士夫婦第三次捐資助學捐款50萬元。 記者 張小華 攝

  王正國院士是我國“野戰外科學”學術&&人,該學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衝擊傷、創傷彈道學和交通醫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973創傷研究項目等數十項重點攻關課題,取得大量創新性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數十項獎勵。1998年榮獲國際軍事醫學最高獎——“狄貝克軍醫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迄今獲此殊榮的唯一亞洲人。曾先後獲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醫學科學技術獎、陳嘉庚醫學科學獎、國際交通醫學重大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吳階平醫學獎。榮立一等功,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榮譽稱號。

  朱教授也是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 野戰外科研究所的研究員、一級教授,與王院士是志同道合的恩愛夫妻,在教學科研上同樣取得了驕人成就,2009年榮獲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王院士夫婦一直心繫革命老區、三峽庫區和貧困山區建設,積極捐款捐物。2001年,夫婦倆曾捐資50萬元,在安徽省滁州市的山區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學。2007年5月23日,重慶市開縣興業小學遭受雷擊,校舍損毀,遠在北京出差的王院士從媒體上得知這一消息後,他萌生了捐款重建學校的念頭。出差回家,王院士和妻子朱佩芳商量捐建學校的事,他的想法得到了朱佩芳的大力支持。夫婦倆最後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向遭雷擊的興業小學捐款。對開縣政府“以王正國院士和朱佩芳夫婦名字為學校命名”的請求,王院士夫婦婉言謝絕。

  王院士朱教授一直關注著青年才俊的培養。1996年以來,他們先後捐資200萬元設立了“院士青年科學研究基金”,專門用於扶持青年科研骨幹的成長成才。受資助的青年科技人才中,有40余人取得了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有的成為了學科&&人,有的成為了“973”首席科學家,有的被聘為長江學者,有的被評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全軍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已成為教學醫療科研戰線的骨幹力量。

  王院士的秘書肖凱介紹,王院士夫婦倆的日常生活非常儉樸。生活方面,夫婦倆從來都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合適”,買衣服不講究什麼牌子,大方得體合身就行,飲食方面夫婦倆也從挑剔不講排場,“吃飽,營養能跟上就可以了。”特別是王院士的兩個習慣讓肖凱記憶深刻:為節約用紙,王院士寫文稿時,全部用打印過的紙,在其背面打草稿;從醫院門口到宿捨得路有近兩公里長,且全是爬坡上坎,有的年輕人覺得爬坡累就打的上去,而76歲的王院士卻一直堅持走路到宿舍。

  10多年來,王院士夫婦倆共捐資300余萬元用於建希望小學、支援災區和激勵中青年科技英才。

熱詞:

  • 院士
  • 創傷彈道學
  • 捐資助學
  • 夫婦
  • 973
  •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
  • 野戰外科
  • 科學獎
  • 學術&&人
  • 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