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時間昨天,國際足聯執委會2012年的首次會議在瑞士蘇黎世結束,此次執委會通過了一些新決議,最受關注的一條是,從今年8月開始,國際足聯要求所有國家隊必須為所有國腳購買保險,併為此特批了1億美元的專項基金。
俱樂部因國腳的使用和傷病問題與國家隊發生衝突的例子屢見不鮮,國際足聯為了緩和矛盾,決定為國腳購買意外保險,一旦國腳在國家隊集訓、比賽期間受傷,那麼球員本人與所在俱樂部都將獲得相應賠償。
其實,在保護國腳上,中國足協走在了國際足聯前面。去年9月,中國足協制訂了一個新的補償方案,凡在國字號隊伍訓練和比賽期間受傷的隊員,中國足協將與保險公司一道負擔相關治療和康復費用。如果國內男足隊員在中國隊集訓和比賽期間受傷,缺席所在俱樂部的比賽,每缺席一場補貼3萬元,每位隊員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此外,國際足聯還要求,從
今年的倫敦奧運會起,所有俱樂部必須允許國奧隊徵召23歲以下的適齡球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巴塞羅那、不來梅、沙爾克三傢俱樂部就曾拒絕允許各自隊內的梅西、迭戈、拉菲尼亞參加奧運會,甚至為此上訴到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國際足聯這條新規則出臺後,未來所有俱樂部都必須無條件允許適齡球員參加奧運會,不過國奧隊在徵召超齡球員時依然要獲得俱樂部的同意。華西都市報記者武蕭迪閆雯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