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小眾收藏 以幣養幣(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何德江

  每隔一段時間將手裏一部分增值幅度大、題材普通的錢幣賣出,用獲得的錢購買當年發行的題材優越、性價比合理的金銀幣,或者購買仍處在價格洼地的“老精稀”錢幣,循環收藏,既可節約資金,又能提高收益率。

  文/圖 記者井楠

  本期玩家介紹:何德江:廣州收藏愛好者,主攻郵票、錢幣、紙幣收藏,酷愛當代金銀幣。本職工作是廣東地質局的高級工程師

  我收藏錢幣不算太早,如果不包括早年蒐集“袁大頭”的經歷,至今的時間也不超過10年。但與資深的藏友相比,我的收藏收益還算不錯,“以幣養幣”是我的絕招。

  為什麼我要“以幣養幣”呢?因為資金有限嘛。作為白領,手裏不可能有大量的閒錢,每年可以拿出來十來萬元做收藏就很不錯了;如何把有限的資金最大效率地投入到收藏市場中去,是我多年來探尋的目標。後來,我發現: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將手裏一部分增值幅度大、題材普通的錢幣賣出,用獲得的錢購買當年發行的題材優越、性價比合理的金銀幣,或者購買仍處在價格洼地的“老精稀”錢幣,循環收藏,既可以節約資金,又能提高收益率。

  而且,錢幣市場也是資金驅動型的市場,沒有任何一個品種的價格會一直迅猛地上漲。我觀察了這些年,發現無論是近現代機制幣,還是當代的金銀幣,價格暴漲期最多持續3~4年,震蕩上漲期也不會超過7年,7年以後,就只能跟隨國際貴金屬價格而變動了,因為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已經獲利了結了。那麼,對於那些題材平凡、發行量較大的錢幣,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在4年“精華期”中做一次“小波段”的操作呢?

  我最近一次成功的操作就是2010年發行的雲岡石窟金銀幣,還沒有發行時我就去商家那裏下定金,預訂的價格只有7000多元,當時定了兩套。上市沒到2個月,這套金銀幣的價格就上漲到了15000元,對於錢幣來説,價格能在短時間裏翻倍,屬於比較罕見的現象,於是,我就將其中的一套賣掉,用這筆錢購買了年底發行的梅花生肖金幣。兩年時間過去了,梅花生肖幣的價格大漲,雲岡石窟在突破15000元之後價格升速放緩,我的操作相當成功。

  4年時間,對我來説,只是一個大約的時間限制;什麼時候該賣金幣?我更加看重其價格上漲的幅度。對於2000年之後發行的金銀幣,如果價格相對於我的買價增幅超過了1倍,我就會考慮賣出;而對於2000年之前發行的産品,價格只有超過3倍時,我才會考慮賣出。

  當然,我賣出金銀幣,並不一定都蒐集今年新發行的産品,“老精稀”金銀幣其實是我更青睞的類別。

  由於入市數量少、藏家奇貨可居,“老精稀”的價格一般都很高;但遇到國際金銀價大跌,也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洼地,比如2008年秋天,金幣普遍跌價,一枚1979年發行的國際兒童節金幣居然跌到了4000元,我用年初賣掉生肖金幣的錢將其收入囊中,如今價格已超過2萬元。

熱詞:

  • 金銀幣
  • 紙幣收藏
  • 生肖幣
  • 小眾
  • 收藏愛好者
  • 收藏市場
  • 老精稀
  • 題材
  • 錢幣
  • 袁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