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要讀懂雷鋒的快樂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兵團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去年3月5日的學雷鋒紀念日,我拜訪過一位退休的老人,就像我們看到過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樣:生活並不寬裕的他,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給貧窮山區的好幾個孩子寄錢,沒跟別人説過,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媒體知道了,他因此成為爭相報道的道德典範。老人跟我説,其實他並不認同一些報道把他寫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難、穿着簡樸卻資助他人,自己身體不好卻總想著別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雖然崇高,卻背負着沉重負擔的事。

  老人笑着説,媒體可能誤讀了他,他從來沒覺得這麼做有什麼悲情,而且一直非常快樂。想到那些坐在教室中讀書的孩子,覺得非常快樂;想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想到自己能幫到別人,覺得非常充實和幸福。支撐着他一直這麼堅持的,正是這種快樂感和幸福感。他沒想過那些孩子會回報自己,沒想過外人的讚美,更沒想過有一天媒體的關注會讓他成為道德楷模——沒有什麼比看到別人因為自己的幫助而露出笑臉,更能讓人快樂了,這份單純的快樂,足以支撐他的愛心。

  老人的快樂有一種強大的氣場,深深地感染並震撼着我,他的這種快樂,讓人羨慕,讓人忌妒,讓人尊重,並促人反思。我們面對一個道德楷模的時候,都習慣強調他們的難能可貴、他們的品德高尚,在悲情中渲染崇高,在沉重中襯托高大,在苦與痛的鋪墊中凸顯高尚,卻忽略了他們內心的快樂,忽略了幫助別人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在這個新時代我們弘揚雷鋒精神,號召向雷鋒學習,我們所追尋的雷鋒精神的真諦,正是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而“助人為樂”的核心,就是“快樂地助人,助人中獲得快樂”。

  雷鋒留下許多照片,翻看這些照片可以感受到,作為一個軍人,並不是每一張照片都是微笑的,可每一張照片上都能從他的臉上看到陽光。臉上洋溢的陽光,正是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在面孔上的顯現。助人是陽光的,這種陽光灑在心中就是快樂,這種快樂不僅屬於一個人,而且會感染到身邊的人。甚至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感染幾十年後今天的我們。

  那位老人讀懂了雷鋒精神的真諦,雷鋒的很多戰友也讀懂了。一個名叫吳錫有的普通的雷鋒班戰士,他當兵當了8年,做好事做了8年,他喜歡稱自己為“快樂兵”,他的一段名言是: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自己會得到更大的快樂。誰碰到這些事都會管,何況我是個當兵的。你不必問我是誰,我只是在尋找自己的快樂。你幸福,我快樂。8年來,吳錫有每次資助困難學生,匯款單上都留有這個名字:“快樂兵”——這樣的留名,絕非矯情,而是真實地表達了他內心的快樂。

  不同的時代,對快樂和幸福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有一種快樂是相通的,它穿越千年而亙古不變且歷久彌新,那就是在“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收穫的快樂,沒有一種快樂能超越這種高貴的情感。

  雷鋒是快樂的,學雷鋒也應該是快樂的。我們學習雷鋒,是為了追求內心的快樂——這不是拙劣的繞口令,而是關於快樂的哲學。學雷鋒不是一種道德負擔,不是由外而內的強制律令,而是我們內心自為的追求;學雷鋒並不悲情,而是一門關於快樂的學問;學雷鋒並不崇高和神聖,不是悲壯的犧牲,而是一種平凡的生活。就像那個可敬的、行善並快樂着的老人那樣,這樣的快樂並非不可觸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地獲得。

熱詞:

  • 雷鋒精神
  • 悲情
  • 快樂兵
  • 內心
  • 感染
  • 老人
  • 學雷鋒紀念日
  • 道德典範
  • 孩子會
  • 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