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灘呼喚“茅盾式”金融紀實小説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2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上海3月31日電 題:上海灘呼喚“茅盾式”金融紀實小説

  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上海作家俞天白的長篇金融題材小説《銀行行長》近日問世,即獲得上海文學、金融兩界專家不約而同的熱切關注。有評家甚至將其與茅盾的經典小説《子夜》相提並論,認為《銀行行長》將焦點對準了當代金融業這一支撐上海城市發展的血脈,是描寫上海“風花雪月”之外的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具話題性的城市之一,作家筆下的上海也有著色彩斑斕的面目:茅盾構建的上海展現了上世紀30年代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都市社會生活畫面;張愛玲構建的上海則風花雪月、精緻考究,帶著濃郁的浪漫色彩。此間評家注意到,步入當代之後,尤其是近些年來,“張愛玲的上海”博得海內外讀者的普遍青睞,追倣其情調的作家也趨之若鶩;而“茅盾的上海”卻日益淡出人們的視野。於是,精緻雕琢、格局不大,漸漸成為對上海文學的主流評價。

  在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孫顒看來,改革開放至今,上海打造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腳步轟轟烈烈,卻始終沒有出現一部較有分量的追蹤城市發展進程、感悟城市生活的文學作品,令人頗為遺憾。

  此間評家指出,在中國城市化的過程中,時代、歷史於人而言,已不是簡單的外在環境,人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每一次生命的律動,都受這只無處不在的“巨手”左右。以當代金融、城市發展為背景的小説,不僅要注重人物的精神狀態,更注重人物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茅盾的《子夜》文學價值正在於此。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揚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銀行行長》此前于上海《新民晚報》連載之後,在普通讀者中掀起巨大反響,這證明讀者對於此類作品的需求。

  他認為,此類小説的匱乏,其根本原因還在於作家經驗的空缺。大多數作家不是來自於金融領域一線,對中國當代金融生活的複雜性缺乏實實在在的了解,因而也缺乏動態把握全局和問題的見識,其作品便易“空”而“假”。而金融領域的內部從業人員,儘管體會深刻,卻往往沒有能力更沒有時間進行文學創作。

  俞天白對於上海金融業的關注已持續多年,他自己也深入證券行業,與此間不少金融界人士關係密切,曾創作《大都會》、《金環套》、《大上海沉沒》等作品。《銀行行長》問世前歷經打磨,也是首部以上海浦東新區為舞臺,以華爾街為大背景,演繹當代中國城市命運和銀行家生存狀態的小説。

  上海作協副主席王紀人熱讚:該部小説所涉及的特定題材的宏大和紮實新穎,在目前中國作家中尚無人可及。

  而楊揚教授則認為,在繁榮都市文學創作方面,還需要政府機關提供更多可能性,讓作家有機會深入一線,並保持獨立思考的空間。(完)

熱詞:

  • 茅盾式
  • 銀行行長
  • 紀實小説
  • 上海灘
  • 金融領域
  • 子夜
  • 大都會
  • 新民晚報
  • 張愛玲
  • 上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