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馬騮山:拆除魯迅“舊居”宜慎行緩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2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西城區政府官方微博昨天表示,近日媒體所言“北京西城區魯迅故居將拆遷”為失實報道,磚塔衚同84號是魯迅舊居所在地,現存建築為上世紀70年代翻建的,沒有文保價值,故將拆除並實現規劃綠地。西城區政府有關人士則表示,拆除現有建築後是按照魯迅舊居歷史原貌復建(不是修復),還是在綠地上立標牌保護,西城區將聽取社會公眾意見後決策實施。(3月30日《北京晨報》)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核心地帶,拆除中國現代“文聖”魯迅曾經的住所,必然是一件容易引起臧否甚至掀起軒然大波的公共事件。為此,西城區政府通過官方微博方式,告訴人們“舊居”非“故居”,且沒有文保價值,自然意在通過闡釋其合理性,來抵擋洶洶輿論。問題是,即便此地真的如西城區文委所表示的,該院“並非文物或掛牌保護院落”,那是否就等同於魯迅“舊居”的文保價值蕩然無存?既如此,為什麼翻建後一直沒有拆遷,至今才想起另作他用?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居所的文保價值,乃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單單是“掛牌”之類行政措施可以圈定和厘定的。此地雖係魯迅暫居地,但曾誕生過《祝福》等名作,可以説,單單是一個兀立於此的地址,都具有

  穿越時空的獨有氣息,蒞臨居所,更是引人憑吊和懷想,具紀念價值。如果居所被推土機一推了之,殘垣斷壁之後,再予以改頭換面,無論如何也是一種剷除遺跡、數典忘祖的悲哀。

  名人居所不是不可以拆除,當然重要性也不能等量齊觀。實際上,目前,全國城鎮化比例已超過50%,“保護與建設”是這個階段不可回避的糾結性矛盾。而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也需要對很多名人故居的重要性及文保價值進行甄別和排隊,確實了無價值的,也不必敝帚自珍,心存敬意給予妥當處置即可。關鍵在於這個事要及早做,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3月2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曾表示,“不妨通過劃定歷史文化名城、名街等,給獨立的名人故居加道‘護身符’”。建議雖好,可惜還是捨近求遠,太過“宏觀”。把最要緊的、最具留存價值的先行劃分出來,就那麼難嗎?建築學家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北京故居今年初被以“維修性拆除”名義夷為平地,稍後蔣介石的重慶行營就又傳出將被“保護性拆除”。這樣的近例還不足以引起相關部門的警覺嗎?

  令人擔憂的還有一點,就是西城區政府對於此事的態度前後矛盾,有説是要“規劃綠地”的,有説“目前只是一種‘考慮’並不是定案”的,“但不管怎麼一種保護方式,現存建築都必拆無疑”。這種“先下結論,再行論證”的“倒逼”思維,頗有行政意志的專橫意味在裏面。

  魯迅“舊居”的文保價值幾何,最好還是交由國家文物部門的進行權威鑒定;其或存或廢,最好還是增設公眾意見博弈的環節。如此,才能對得起魯迅這個在思想上、文學上哺育了我們數代人的大師。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熱詞:

  • 舊居
  • 拆除
  • 魯迅故居
  • 文保
  • 故居
  • 掛牌
  • 宏觀
  • 北京晨報
  • 文聖
  • 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