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哲學家周國平與施密德滬上對談:幸福是一種能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1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上海3月31日電(記者 鄒瑞玥)一本名為《幸福》的小書,出版後即行銷德國十多萬冊,還被譯成荷蘭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脫維亞語、芬蘭語、丹麥語和塞爾維亞語等多國語言。近日,該書中譯本登陸中國,《幸福》作者、德國哲學家、心靈撫慰師威廉施密德30日晚也亮相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與滬上哲學家周國平和熱心讀者共同對話幸福。

  雖然二人分屬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幸福的理解卻有不少相似之處。周國平説自己“愛人間的不幸勝過愛天堂的幸福,愛我的不幸勝過愛他人的幸福”,施密德對此深表贊同。在施密德看來,每個人都是從自身出發獲得對幸福的感知。幸運、快樂自然是構成幸福的要素,但這只是瞬間的、偶然的時刻。反而是學會正視生活中的悲哀與痛苦,發現並懂得創造人生的意義,才是獲得了幸福的能力。“這是一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幸福。”施密德表示。

  據了解,施密德曾擔任過心靈撫慰師,他1998-2007十年間定期在阿爾比斯河畔的阿福爾特恩診所提供哲學心靈服務,雖然與傳統意義的心理諮詢有所不同,但同樣都關注心理健康,關注內心世界的構建。在《幸福》一書中,施密德剖析了幸福三個層次,並且強調,幸福不是人生第一要義。人生要尋找和建立意義,否則將會陷入對幸福追逐的焦慮中。

  施密德在他的書中倡導有意義的生活,與周國平所説的“高貴、有追求的人生”有不少相似之處。現場二人也談到了城市化給人們心靈帶來的問題。艱難的生活中,人是否還有資格、有條件找尋一種有意義的、高貴的生活方式,成為嘉賓關注的問題。

  出生於德國小鄉村、大學才開始進入城市生活的施密德認為,一個人從農村到城市,必然會形成社會關係、知識結構的斷裂層,因而造成一種不安定感,人們要學會建立起新的生活關係網。周國平則認為,幸福感缺失是現代中國人面臨的一個大問題,社會價值觀正在向如何將利益最大化靠近,而不考慮什麼才真正使人感到幸福。其實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真正的幸福感從來都是來自於精神而不是物質。(完)

熱詞:

  • 施密德
  • 周國平
  • 哲學家
  • 幸福
  • 教育處
  • 心理健康
  • 心理諮詢
  • 丹麥語
  • 總領事館文化
  • 塞爾維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