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設社會信用體系重在打造政務誠信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去年10月1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目前,名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3-2020)”的國家級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已交由國家發改委&&修訂,預計今年內出臺實施。參與規劃的有關人士表示,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是目前業內最關注的兩項內容,也是解決當前社會失信問題的重點措施。

  良好的社會信用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是每個社會成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立足社會、成長髮展的必要條件。較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的美德,發展市場經濟內在需要的契約道德、商業誠信,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商務部及有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壞賬率高達1%至2%,且呈逐年上升之勢,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壞賬率通常為0.25%至0.5%;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其中因産品質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詐造成的各種損失達2000億元。

  信用最本質的特徵是互動性和互惠性。無論是個人和個人之間,還是個人和社會組織之間、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之間,信用都不應是單向度的,只有相互“交換”信用、形成互信,單個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才能具有社會意義。這裡的“交換”,不單是兩個信用主體之間的互換信用信息,更是要求所有的信用主體都把自己的信用信息“上交”,由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採集、整合、協調,建成一個覆蓋全社會的、權威而完備的“信用信息超市”,既保證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不被非法利用,也對各種失信行為進行有效監督、約束和懲戒。

  具體到大多數普通人,能夠為建立社會徵信系統做得最基本、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當有關部門、單位開展信用信息採集、整合工作時,如實“上交”我們的收入狀況、財産狀況、婚姻家庭情況、從業情況等個人信息;當這些信息在實際生活中發生變化,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報告變化情況,以保證社會徵信系統中個人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作為回報,每個人可望在社會徵信系統中獲得一個包括個人信用檔案、個人信用評估、個人信用風險預警等內容的個人信用管理體系,如果我們需要了解、運用其他信用主體的信用信息,社會徵信系統將依法依規為我們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

  與大多數普通人相比,各級政府對建設社會徵信系統具有更大的影響,也負有更大的責任。去年10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政府及其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決策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升公信力,在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中起到示範&&作用。具體到公職人員,作為執掌和行使公權力的群體,他們的隱私權理當受到適當限制,除了像普通人和企業、事業單位那樣“上交”自己的信用信息,他們的收入狀況、財産狀況、婚姻家庭情況、從業情況等個人信息還應當按一定程序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從技術操作上説,對普通人和公職人員信用信息的採集、整合,可以先在兩個不同系統中分別進行,最後按照不同要求和規範,納入統一的社會徵信系統。

  抓住了打造政務誠信這個關鍵,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就能穩步走入正軌,為個人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姜兆尹)

  (來源:千龍網)

熱詞:

  • 社會信用體系
  • 信用體系建設
  • 社會組織
  • 交換
  • 社會誠信
  • 信用缺失
  • 徵信系統
  • 上交
  • 經濟參考報
  • 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