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網媒陜西行:"融合發展"為核心戰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部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典文化與旅遊産業相融共進,現代文明與歷史底蘊深度邂逅,自然山水與人文底蘊交相輝映,區域統籌與開放辦區有機結合,鄉村歡歌和城市笑顏幸福融合,富民理念與強區戰略和諧相融……五年來,立足臨潼發展階段特徵和區情實際,依託獨特的資源要素稟賦和鮮明的特色産業基礎,臨潼區把“融合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將各項資源要素有效疊加,區域發展優勢重新被激活,不僅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構築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戰略新優勢。

  經過過去五年的接薪續脈、奮進探索,“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臨潼科學發展、超越趕超最重要的積極因素和活力因子,以此為特徵,臨潼基本形成了“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歷史與現代深度融合,人文與山水深度融合,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城市與鄉村深度融合,民生與發展深度融合,對內與對外深度融合,遺址保護與群眾利益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初步探索出一條突破傳統模式、彰顯特色優勢的新路子。

    理念之融

    ——破發展之困,富民理念與強區戰略相得益彰

  近年,臨潼的文化遺産保護,無論理念還是實踐,都樹立起了一個新標桿:在守護精神家園的同時,擔負起了弘揚地域特色、改善地方民生、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文化遺産如何促進區域全面發展?臨潼的大遺址保護堪稱全國的典範。臨潼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成功實施秦兵馬俑館前環境改造工程、秦始皇陵、唐華清宮遺址保護工程徵地拆遷任務。保護文化遺産被視作保護可以永續利用的經濟命脈,傳統文明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保護大遺址與維護群眾利益有機融合。

  臨潼把文物保護納入區域發展規劃,針對區內遺址相對集中、保護面積大的特點,綜合考慮遺址等級、知名度、影響力等因素,按照“先大後小、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思路,編制重點遺址保護規劃。在安置工作中,臨潼區著眼于維護群眾利益,制定切實可行的徵地拆遷辦法,最大限度地讓利於群眾。同時,把遺址保護區群眾拆遷安置與改善群眾生産生活環境結合起來,對群眾住房統一規劃,彰顯地域文化風格;對基礎設施統一規劃,保障群眾生産需求;對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凸顯人文關懷。在安置區建設中,既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又重視服務設施建設;既規劃建設商貿網點,又規劃建設衛生院、學校、儲蓄所等服務機構,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

  在搞好保護的前提下,對大遺址進行適度開發,積極發展旅遊業和服務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規劃建設商業門點,為群眾從事旅遊紀念品經銷和餐飲服務創造條件,引導遺址區周邊群眾發展農家樂和興辦旅遊紀念品加工企業,使其致富有門路、就業有出路。

    産業之融

    ——打破産業界限,傳統産業與新型業態互促共進

  産業融合是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作為文化産業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成功典範,近年來,臨潼不斷創新文物遺存和文化內涵表現形式,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文化創意促進旅遊産業發展,在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深度有益的探索,受到各界高度關注。

  將旅遊與文化有機結合,臨潼規劃建設了臨潼國家旅遊休閒度假區、秦文化旅遊區、唐文化旅遊區、驪山風景區四大旅遊板塊,唱響“秦風、唐韻、禦溫泉”三大旅遊文化品牌,並引入政府主導模式、國有企業模式和民營資本模式等“多元化投資模式”,在華清池策劃推出大型山水情景舞劇《長恨歌》,在兵馬俑館前打造大型室內歌舞劇《秦始皇》,建設全國唯一的大秦文化體驗園區,使沉寂千年的歷史文化資源逐漸“復活”,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如何打破傳統的産業發展模式,建立符合臨潼發展實際的現代産業體系,使一、二、三産互促共進?臨潼區結合區內各個區域的特點和實際,依託秦陵博物院、唐華清宮、驪山自然生態等旅遊板塊,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産業、旅遊服務業和農家樂;在渭北農業發達地區規劃建設農副産品加工基地,發展特色農業,開發石榴、火晶柿子、番茄等特色農産品的文化內涵和旅遊觀光功能,提升農業附加值,建成西安國際大都市觀光農業基地;在渭北建設現代工業新城,合理配置産業資源。同時,將三次産業有機融合,依託旅遊文化産業發展特色農業,依託奶牛養殖發展乳製品加工業,依託陜鼓發展裝備製造業。

  通過産業錯位發展,産業鏈頭共建,創新平臺共享的相融共進的發展路徑,臨潼一産、二産、三産,工業、農業、城鎮化,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相互交融,産業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三次産業比重更趨優化。

    區域之融

    ——破空間約束,對外聯接與對內統籌有機結合

  對外協作發展,“開放辦區”;對內“全域規劃”,統籌發展。近年來,臨潼區不斷拓展發展思路,遵循“經濟佈局區域化、産業發展集群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的規律,加快“對內與對外”融合發展,形成了方向明確、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

  開放創新作為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決定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臨潼區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創新跨區深層次合作共贏模式,拆除籬笆,打破界限,和曲江新區合作共建西安臨潼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渭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臨渭經濟協作區,與經發集團合作共建臨潼行政新區,和市政公用集團合作共建渭北現代工業新城,攜手發達地區,拓展發展空間,構建起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走出了一條“開放辦區”的新路子。

  全域統籌,是臨潼加快區域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臨潼區認真分析區內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規劃設計,在城市功能佈局八大園區的基礎上,以秦始皇陵為中心,依託驪山、新豐、代王三大組團,規劃了六大經濟板塊、六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國家旅遊休閒度假區、渭北現代工業新城兩大重點區域,形成了符合臨潼實際、覆蓋全區、科學合理的“1366”支撐和兩大區域引領的城市空間發展新格局。

  正是種種跨行政區域、打破壁壘界限的合作舉措,以及全域統籌發展的理念,幫助臨潼以對內對外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

    城鄉之融

    ——破城鄉界限,鄉村歡歌和城市笑顏幸福融合

  可靠的收入來源,逐步完善的社會保障,兼具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市民生活條件,還有通過拆遷補償換得的價格低廉而不失漂亮寬敞的新居室……在臨潼,城市和農村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統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正“破繭成蝶”。

  作為臨潼創建全國城鄉統籌示範工程的西安臨潼國家旅遊度假區,在建設之初,就將綠色産業開發與推進城鄉統籌兼顧規劃,通過“綠色主導、就業先導、創業引導”,破解傳統城鄉統籌“只解決居住條件等表面問題”的一次性難題,突破“只解決社保等基本保障”的輸血型困局,徹底改變“農轉居”新居民的生産生活方式,真正實現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全面城市化。據了解,一年來,臨潼國家度假區累計為2100余名“農轉居”新居民全額繳納社保,投入資金近億元,為拆遷群眾解決了後顧之憂。同時,安置社區功能完備,建有社區市場、醫院、幼兒園、中小學、文化娛樂等設施,將全方位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及文化生活需求,真正推動新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社區化。同時,讓群眾有業可就,讓群眾有工作可幹,讓群眾後續生活有保障,真正享受了城鄉一體化和度假區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和好處,也成為臨潼國家度假區發展綠色城鄉統籌的著力點。

  臨潼國家旅遊度假區只是臨潼城鄉融合的一個縮影。臨潼區把城市和鄉村放在一起謀劃發展,科學整合城鄉資源,促使先進生産力進一步向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進一步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進一步向農村擴散。“公路修到家門口,看病有衛生室,讀報就去農家書屋,買東西有農家店,技術培訓送上門,村民服務中心好辦事”,這些城裏人享受的公共服務,如今在臨潼農村也一樣成為現實。

    詩意之融

    ——破城市特色之題,人文歷史與自然山水完美邂逅

  作為華夏源脈,臨潼見證了多少輪迴的繁華?而今,這座千年古城身披歷史與國際的華服,輾轉于當代與歷史之間,與人文相伴,與山水相約,為世人呈現出儼然一幅歷史與現代、人文與山水完美融合的詩意宜居畫面。

  在臨潼,處處可見彰顯秦、唐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城市快速幹道兩旁的中國結和秦文化符號路燈、青磚灰瓦的建築群;兵馬俑廣場前具有濃郁關中民俗風情的秦俑村,具有鮮明秦文化符號的旅遊停車場、旅遊紀念品市場、餐飲服務以及關中民風民俗文化展示區;肯德基、德克士等知名品牌營造出的濃郁的商業氛圍與農家樂休閒愜意的情調交相輝映,濃郁的戰國文化氣息與優美的自然風光水乳交融。正在建設的華清宮文化旅遊廣場,將對唐昭應城遺址進行保護修復,建設總佔地面積360畝,極具唐文化特色,集文化場館、旅遊服務、園林景觀、主題雕塑群、商業街區為一體的大型文商旅綜合體。

  閒暇時間漫步驪山,回想起三皇五帝的時代交替,感受現代生活的浪漫閒逸,在這如水的意境裏,現代文明與深厚歷史高度融合,自然山水與人文歷史的交相輝映。

  在科學定位中有序發展,在相互融合中突出特色。一個“深度融合”的發展戰略正在915平方公里上書寫,一幅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美畫卷,正在臨潼這方秀美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熱詞:

  • 網媒
  • 媒體西安行
  • CNTV
  • 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