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岸:養觀賞魚 成就“萬元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龍網訊(記者 王翔)“在金魚的體色選擇上,單色魚要求色純無暇斑、紅色魚要通體艷紅……”28日上午,在南岸區迎龍鎮馬頸村的專家大院,來自西南大學、市關工委報告團、南岸區農林水利局的專家教授,正在為當地養魚的村民講授《觀賞魚的培育及營銷》。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由於養殖技術傳播到位,馬頸村的養魚産業成功地由飼養食用魚向飼養觀賞魚轉型。如今,依靠觀賞魚産業,馬頸村已成為周邊有名的“萬元村”之一。

  “雖然我以前養過四大家魚,但觀賞魚還真不會養。”雷德海是馬頸村最早從事養魚的大戶,上世紀90年代末,已有10多個魚塘的雷德海看中了觀賞魚的發展前景,於是從海南、廣東等地,花了6萬多元引進了10多個熱帶觀賞魚品種進行養殖,但由於養殖技術不過關,這批觀賞魚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幾乎“全軍覆沒”。

  慘痛的教訓讓雷德海認識到了科學養殖技術的重要性,為了學到技術,雷德海開始外出到一些大型養殖基地學習。當地政府得知這一信息後,也專門派區鎮兩級的農技專家對其進行幫扶,雷德海逐漸掌握了觀賞魚中金魚的養殖方法,並帶動了相當部分的農戶開始從事觀賞魚養殖。

  近年來,隨著該村不斷更新觀賞魚品種,原有的技術已不能滿足需要。為此,南岸區專門在馬頸村建立起了專家大院,聘請西南大學等市、區專家擔任顧問和講師,並負責科技研發、疑難解答、技術培訓等工作,為當地的觀賞魚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同時,組建了馬頸觀賞漁業協會,開展工作交流、科技試驗示範、成果展示及科普教育,幫助養殖戶解決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還開設了馬頸觀賞魚網頁,暢通了觀賞魚基地與外界的信息溝通渠道。

  “這些科學技術的運用,為馬頸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馬頸村觀賞漁業協會一負責人説,如今的馬頸村,三成農戶都飼養了觀賞魚,品種達到30多種,年産觀賞魚1200多萬尾,産值達1000余萬元,是我市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重慶市場上,紅鸚鵡等數個熱帶魚品種90%來自該村。觀賞魚産業的發展,使該村村民的年均人收入超過1.2萬元,比迎龍鎮全鎮人均收入高出3000多元。

熱詞:

  • 萬元村
  • 觀賞魚的培育及營銷
  • 飼養
  • 養殖技術
  • 西南大學
  • 養殖基地
  • 農技
  • 農戶
  • 觀賞漁業
  • 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