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委員談中國體育教育:如何培養出我們的林書豪?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去一段時間裏,NBA華裔球員林書豪橫空出世,迅速風靡全美和亞洲。除了膚色,他畢業于哈佛大學同樣為人津津樂道,而他的成功,被視為美國式“體教結合”的最佳詮釋。為什麼我們很少有這樣“體學兼優”的運動員?如何培養出我們的林書豪?“林書豪現象”引發了體育界全國政協委員的諸多思考。

  在前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委員看來,培養“中國林書豪”,須建立多層次“體教結合”的學習訓練機制。鄧亞萍表示,“體教結合”在中國已經嘗試了很長時間,但不夠普及。至今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從小學到大學的多層次比賽訓練機制,中國雖然有大學籃球聯賽,但初中、高中沒有聯賽。“孩子們選擇的餘地少,運動隊選拔人才的機會少。”

  從成長的角度考慮,鄧亞萍認為,即使競爭壓力再大,青少年也應加強體育鍛鍊,一個全面的人不能只會讀書。體育能給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帶來很多好處,“我就是個例子”。她同時坦言,競技體育競爭壓力大、成才率相當低,還承擔著傷病等風險,這需要花相當長時間積累和建立一套激勵、商業化運作等全方位機制,讓家長放心——“競技體育能把投資拿回來”。

  “林書豪現象”同樣令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委員陷入深思。在他看來,“體教結合”在中國實踐了很多年,但主要停留在高校層面,體育與教育在中小學階段並未真正融合。因此,他認為中小學應該全面開設體育技能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在普遍開展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兩個運動項目重點開展,比如有的搞乒乓球,有的搞足球。“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這麼辦,我們的體育人才數量就會逐漸多起來,種類也會更豐富,林書豪式人才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

  原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委員表示,林書豪體學俱佳,是中國青少年的學習榜樣,“國外優秀運動員的拼搏作風、敬業精神,以及他們在大學環境裏如何既能打好球,又有很好的文化素養,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探索。”他認為,在當前國內的應試教育體制下,中小學校普遍只看重學生的分數,體育課任意被佔用,學生的課外運動時間得不到保證,以致廣大青少年學生不僅享受不到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並且身體素質多項指標連續多年下滑,健康狀況堪憂。因此,功利化的應試教育不去,學生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此外,中國在競技體育事業上剛剛起步,應在體教結合試驗方面多進行嘗試。“只有切實推行素質教育,未來才有可能不斷涌現出我們的林書豪。”他説。(王慧峰)

熱詞:

  • 體教結合
  • 體育教育
  • 體育人才
  • 體育大學
  • 球員
  • 競技體育
  • 好球
  • 林書豪現象
  • 鄧亞萍
  • 搞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