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陳鴻翎:尚古寄丹青 守舊傳性情(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0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昆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鴻翎正在創作。

  “無由愚智三十里,有幸得失一根筋。”看破得失,大智也。不去計較,若愚也。值得慶倖的是一根筋,癡迷于筆墨情緣。陳鴻翎自撰此聯一表心境。

  具魏晉飄逸之美,藏唐宋法度之意趣。筆墨濃淡相宜,線條強弱,風格變幻時常,雄勁如白刃鋼,曲回若繞指柔。在沉浮書法多年的時間裏,陳鴻翎練就了一身傲骨和大氣的書法。他的書畫作品中顯露著人生的真諦。陳鴻翎自稱自己的風格是“沒有風格”,作字無定法,作畫無定相,崇尚“大道無為”的自然定律。

  陳鴻翎是一個堅定的中國文化傳統的守望者,喜歡在中國書法海洋裏遨遊,縱軸從甲骨文至秦漢,再到魏晉五代,元明清各個時期書法特點,無所不曉。縱軸,觀每一代大家風格,無所不知。他堅信,只有踏踏實實沉澱厚度,才能展露書法的深度。

  “高古”一直是陳鴻翎書法追求的境界,尤其崇尚“二王”。于書法學習,應“取法乎上”。這個“上”字,兩種理解:一是“上品”的上。即高品質、高品位,乃上乘之指;二是遠古。書法術語有“高古”之説,如何“高古”?欲高必古。固執于這樣的“己見”,陳鴻翎在過去三十年的取法自然是唯古是法,而且法的是遠古。秦詔漢簡、魏志隋碑、堂唐院宋、鐘王米趙。有名之跡,皆依“律”取“法”。前三十年“取法”的“資本原始積累”,為他後來書藝創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簡言之:取高古之法可以避俗,取得當之法可以成為。

  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在書法藝術的取向和造詣上,陳鴻翎繼承古人書法之美的基礎上,對現代書法進行深刻的研究和發揚。

  陳鴻翎的骨法用筆走的是狂簡一路,以書法入繪畫,多年來在書法上的造詣,使其有著許多人不具備的優勢。陳鴻翎的國畫觀念是陳舊的,“舊”得心甘情願。別人忙於顛覆、創新、接軌,孜孜于爭享他鄉的光亮。顧影自憐,他卻常用一方“因循守舊”的閒章,表明了他的書畫對“過去時”的“繼承性”傾向。“傳統意義”上的國畫,自然要和書法糾纏不清。大凡歷代垂名畫家,無不書法精湛。所謂“院體畫”抑或“文人畫”,無不“領教”于書法線性的“骨法用筆”。為此,陳鴻翎書畫傾心於這樣的追求:“畫以書法為情性,書以畫理為形質”。圖意仰仗于書寫之精氣,結字得益於構圖之理法。而二者之源,皆源於自然。山形樹態、鳥跡雲蹤,萬千氣象,同歸於心源。

  詩、書、畫、印是文人畫的四大要素,在當下浮躁的世風當中,於此潛心研究並且有所造詣的人十分鮮見。陳鴻翎詩書畫印頗有造詣。尤其難得的是陳鴻翎的古詩創作,一洗當下文風之輕浮,更為可貴的是遣詞用句之間,針砭畫壇時弊,張揚著鮮明的個性和藝術主張。對於個人修養,在陳鴻翎看來,是文人繪畫創作的必由之路。

  可以説陳鴻翎是一個精神財富的擁有者,但在名利上卻是“一窮二白”,他中國五千年浩瀚的書畫文明中尋到了自己的桃花林,他是一個俠骨柔情的書生,是翱翔天際的雨翩風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追隨,令他的筆墨立於中國書畫中鴻蹇鳳立。 記者余結紅攝影報道

熱詞:

  • 陳鴻翎
  • 院體畫
  • 丹青
  • 高古
  • 骨法用筆
  • 取法
  • 二王
  • 資本原始積累
  • 大道無為
  • 繼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