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專家釋義孝文化發展流變 稱只盡贍養之責不是孝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1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閔子騫:蘆衣諫親

  專家釋義孝文化的發展流變

  只盡贍養之責,這不是孝

  清明節將至,外出踏青的人們日漸增多。《歲時百問》記:“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可見清明時節踏青正是一年最好的時候。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會選擇在此時回家,因為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在那天會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回家掃墓,祭祀祖先、追憶親人。如此, 清明節也成為人們表達孝心的日子。山東孝老愛親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君峰説道,清明祭祀祖先,就是孝的一種集中表現方式,“不僅是這天,我們時刻都應該做到孝老愛親。”

  1:【追溯】 孝形成於遠古祖先祭祀 

  “據我們現在見到的資料,遠古時代的孝確實與祭祀有關。祭祀去世的父母和祖先是孝的重要內涵之一。”山東師範大學張仁璽教授在談到“孝”的起源時説道。

  在《論語 泰伯》篇中,曾記載孔子認為大禹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因為大禹飲食簡單卻盡力孝敬鬼神,衣服簡樸而祭祀時卻儘量穿得華美。這裡的鬼神當指去世的父母和祖先。”張仁璽認為,古時,人們往往將自己祖先和天神合一,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上帝”。所以,人們將祭祀看做一件神聖的事情,按照世次先後進行祭祀,祭祀秩序井然,“對祖先的祭祀雖然有祈福的功利性目的,但也蘊含着對祖先感恩的情懷。這就是最初的孝”。

  到了周代,出現“孝”與“享”“祀”聯用的情況,這也稱為“孝享”“孝祀”。《周易集注》記載:“盡志以致其孝,盡物以致其享。”祭祀時,畢恭畢敬地行禮就是“孝”,向祖先盡其所有奉獻祭品就是“享”。

  《爾雅 釋詁》亦曰:“享,孝也。”“所以我們説,祭祀祖先體現的是一種孝道。”張仁璽解釋道。

  山東孝文化歷史悠久,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山東孝子更是佔據半壁江山。歷朝歷代更是涌現出很多孝子孝行的故事,“山東是孝文化的發祥地。”長清孝裏中學教師馬駿説道,“孝文化發源於儒家文化,儒家發源於山東。儒家文化講究‘仁、義、孝、忠’,孝正是出自這裡。”

  春秋時,孔子開創儒家學説,並和其弟子將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儒學發揚光大。孔子將仁、禮和孝關聯起來,他認為,子女對父母的孝表現在要以禮安葬父母和祭祀父母。而且孔子和孔門弟子也幾乎都是孝子,“孔子認為,按照禮制,父母死後,子女應守喪三年。”張仁璽表示。後來,孔子的弟子曾參(曾子)還將自己和老師孔子的談話整理成《孝經》,教導後人尊孝重孝。

熱詞:

  • 發展流變
  • 祭祀
  • 孝文化
  • 祖先
  • 贍養
  • 文化研究
  • 孝經
  • 上帝
  • 歲時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