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雜文對生活更挑剔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1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潮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雜文家張雨生的雜文集《塢城札記》,讀之頗覺有味。

  作者在談到雜文寫作的初衷時説過:“自己無感受,何以感人?他人出題目做評論,也許能做好;他人出題目做雜文,很難做好。缺少實際感受,雜文就缺少靈魂。不接觸實際,不分析具體問題,講人所共知的空道理,搬經典作家的論點,或對這些論點做註釋性的發揮,很難寫出好雜文。”以這番話作對照讀他的集子,就能讀出該書的好處來。

  《美言傷人》,單看題目,就很吸引人。作者指出“美言”傷人,其法有三:一曰吹捧法,即一分成績説成十分;二曰顛倒法,明明是短處,偏説成長處;三曰掩蓋法,你有錯誤,他遮遮掩掩,出了問題,他會出歪點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還中肯地指出:“美言”傷人,較之惡言傷人,在目前的情況下,更難防範一些。文末的結束語更是令人嘆絕:“《刑法》上有一條罪,叫誣陷罪,如今,何不再訂一條’美言傷人罪?”

  《小議“交換風”》一文,針砭的是時下一些刊物的“交換風”,你登我的,我登你的,投桃報李,皆大歡喜。作者指出:“鐵面無私,秉公論文的編輯是大多數,他們靠真本領吃飯,無須拉拉扯扯。討價還價,公開進行交換的雖説還是少數,但彼此心照不宣、互相默契地進行交換的就要多一些”。作者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時風的癥結所在:“如今,賣肉的靠肉,賣菜的靠菜,方向盤、聽診器都要曾被有的人當作資本,進行無形或有形的交易。文藝編輯不應該受到這種社會弊病的感染”。

  看,作者就這麼抓住生活中有所感觸的問題,一篇一篇地寫出他的雜文來:《入境先問俗》,《厭過不厭人》,《莫強人拜佛》……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一篇《大方與吝嗇》,作者特地引用魯迅《古小説鉤沉》中有輯本的三國時邯鄲淳所著《笑林》的一篇:“漢世有人,年老無子,性吝嗇。惡衣蔬食,聚斂無厭……”作者可謂主持公道,一一為這位“吝嗇”人洗除惡名。他説:“聚斂無厭,有一點‘向錢看’的樣子,不足為訓。其他行為,都算不得吝嗇。‘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産業’,是勞動發家,勤儉致富,即便用今日眼光看,也無可非議。日夜勞作,辛辛苦苦得來的衣食,自然比伸手拿公家的,張口吃別人的,顯得珍貴。他懂得來之不易,這位老人無子,財産不能家傳,又不能裝進棺材,仍然勤儉過日子,實是一種美德。‘不敢自用’,較之於敢於亂用,我看要高尚。”“惡衣蔬食”非吝嗇,“不敢自用”是美德,作者的觀點夠鮮明的了。

  “文學對生活是挑剔的,雜文對生活更挑剔”。作者此言,道出了雜文創作的特點。他本人也交出了可喜的卷子。古人言:一字之褒,榮國華袞;一字之貶,無異蕭斧。我不想當一個不負責任的評論者,對張雨生的作品亂加褒貶。讀者無妨當一回考官,自己閱一閱《塢城札記》這份卷子吧。

熱詞:

  • 美言
  • 雜文創作
  • 交換風
  • 刑法
  • 笑林
  • 塢城札記
  • 古小説鉤沉
  • 經典作家
  • 張雨生
  • 入境先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