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位山村教師的從教之“道”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1日 1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天放學,朱宏遂都護送路遠的學生回家。本報記者 郭炳德 攝

朱宏遂給學生上數學課。本報記者 郭炳德 攝

  之所以選擇到河南省淅川縣採訪,是因為這裡是河南31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之所以到淅川縣寺灣鎮陳家山村小學採訪,是因為這裡有一名朱宏遂老師。

  56歲的朱宏遂,一人一校多年。從教36年來,朱宏遂總是孤獨的時候多,熱鬧的時候少;清貧,艱辛,堅守。這便奠定了他這一生,必然是奉獻得多,索取得少。

  乍暖還寒的早春,沿著南水北調中線的路,從鄭州出發,向南,再向西,我來到聞名遐邇的丹江口水庫。再沿著丹江上溯,是莽莽蒼蒼的伏牛山區。我之所以不辭辛苦來到這裡,是為了“問道”,潛心求“問”一位山村教師的從教之“道”。

  

  3月15日,星期四,下午。

  “驚蟄”已經過去10多天了,春雷也早已在中原大地上響起,可是,在橫亙于豫西南的伏牛山區,依然帶有濃濃寒意。天陰沉沉的,像是低了許多,幾乎是靠伏牛山的幾座高峰在支撐著,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坐落在伏牛山中的河南省淅川縣寺灣鎮東山區陳家山村小學,送走了放學的學生,兩名代課教師離校之後,就剩下校長兼教師朱宏遂和我,學校有些寂靜。

  山區的夜來得早,來得快。校園裏沒有電燈,胡亂地對付了晚飯後,我便和朱宏遂抵足而臥在那張一晃動便“嘎吱嘎吱”響的木床上。

  窗子後邊是一個小山崗,山崗上有一片小松林,一陣緊似一陣的松濤聲傳進耳朵,讓人猶如走進了一個故事。帶著哨兒的西北風不斷擊打著窗欞,讓我扯緊已經不能再緊的被子。

  於是,在天南海北地閒話了一會兒後,我便有意轉入正題,傾聽床的那頭──一位在山區村小工作36年的老教師,平靜地講述他平凡而又艱辛的教書生涯。

  

  自1990年調入陳家山小學至今,朱宏遂在這裡度過了22個年頭。

  在此之前,身為民辦教師的他,輾轉在本鄉的幾所小學,月工資由6元、8元到十幾元、幾十元。雖説是布衣素食,幾乎是與世無爭,但“讓山區孩子憑藉知識走出大山”的信念和期盼“轉正”的願望,使他由20歲風華正茂的青年,一直“熬”到如今的年近花甲。但他説,自己“一點兒也沒有後悔過”,“山區娃子們苦,相比城市或平原農村的孩子,能奔出去更不容易”。

  説到這裡,朱宏遂突然“噌”地掀開被子,一個轉身便跳下了床,穿上鞋子,手握木棍,腳不帶聲地躥了出去,嚇得我一個激靈,也下意識地跳出了被窩。

  而這時候,外間屋裏已經“梆當”一聲炸響,電燈也拉亮了。

  我正要詢問是怎麼回事,朱宏遂卻過意不去地把我讓回了裏屋,連聲説:“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剛才只顧説話,忘了蓋好麵條,老鼠又在鑽空子啦!”

  一陣虛驚,讓我不能入眠,乾脆靜下神來,琢磨著山風的方向,尋找著松濤的節奏,繼續運用“詢問”、“啟發”、“誘導”等手段,讓朱宏遂打開“話匣子”,傾聽他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一般述説著自己的從教經歷。

熱詞:

  • 從教
  • 朱宏
  • 山村教師
  • 話匣子
  • 驚蟄
  • 學生
  • 小學
  • 轉正
  • 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