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主流基金預期謹慎 A股反彈遭遇冷“空”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宏觀經濟轉型已成共識,但在基金經理看來,其過程和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去年初明確提出“通脹無牛市”的鵬華基金研究部總經理楊俊認為,目前的實體經濟還看不到引領經濟增長的新産業出現。“當然,經濟在一輪一輪逐步前進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産業引領經濟發展,它可能來源於新興産業,但是現在還看不到能達到很大規模或者能成長為經濟發展引擎的産業。傳統的汽車和房地産等行業儘管還有較好的發展空間,但成長的速度有限,不足以帶動一波很大的牛市,中國經濟的轉型依然看不到清晰的前景。”

  與楊俊一樣看淡的還有上海某基金經理。他表示:“我們長期看淡中國資源消耗密度,市場預期每次經濟復蘇都是以資源類需求為主要反彈的邏輯在未來不成立,強週期的需求將長期出現下滑,目前有色、煤炭、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的大幅反彈都屬於自娛自樂行為”。雖然今年以來週期股反彈超預期,但在他們看來,這種反彈終究曇花一現。認為反彈並不具有很強可持續性已成為基金界主流。

  記者調查發現,除個別基金公司在資源股、週期股上配置較重外,大部分基金仍十分倚重包括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商業零售等大消費板塊及低估值藍籌板塊。雖然一季度被週期股打敗,但著眼經濟結構轉型,基金經理似乎對週期股的反彈都較謹慎,相反,基金對一直重倉的大消費及部分低估值藍籌股仍寄予厚望。

  日前證券時報對2011年度明星基金獲獎基金經理調查發現,基金經理當下投資“心水”的行業中,消費、地産、金融、醫藥關注度最高,其中,尤以消費為最。有效問卷中,53%提到消費,28%提到地産,26%提到金融,23%提到醫藥,提到食品飲料和文化傳媒的各16%,12%的基金經理看好新興産業。由此,基金經理投資品種具防禦性,對轉型經濟前景抱謹慎態度已成主流特徵。

  主流基金經理的大面積謹慎態度從心理層面為主流資金參與後市反彈行情製造了冷空氣,其品種配置也更顯防禦性。

  銀河基金經理認為,市場經濟發展已走向轉型之路,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將呈現經濟轉型的重大變化,不再作為支柱産業的房地産産業鏈估值中樞將不斷下移,投資品股票波幅因此減少,大的投資機會將來自消費和創新主導的新經濟産業,因此他認為,應繼續投資能夠受益於中國消費升級和創新型經濟的明星産業和上市公司。

  銀河基金認為,消費類公司將持續受益拉升內需,需要找到能夠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和消費升級的上市公司,他們關注食品飲料、醫療服務、保健品、科技創新、移動互聯等投資方向;配置對象為估值低、業績穩定的金融、裝備等行業股。

  擁有14年投資經驗的華安基金副總經理尚志民週一表示,在板塊選擇上,今年主要看好低估值重回報的藍籌股、消費和服務業,而且傾向於中型股。興業全球基金副總經理王曉明認為,消費升級和新經濟是戰略性投資方向。

  很顯然,倚重消費,低估值藍籌,這仍是基金將來的主流配置方向。實際上,由於未來種種不確定性,基金承認在當前並沒有建立起清晰的投資邏輯和防線,易方達價值成長基金經理表示:“因緊縮政策導致的業績環比下降預期短期仍未得到有效扭轉,中期投資邏輯無法有效確立,估值去泡沫化過程仍將進行,建議普通投資者仍選擇防禦為主策略。”(證券時報記者朱景鋒)

熱詞:

  • 基金經理
  • 反彈行情
  • 主流資金
  • 銀河基金
  • 尚志民
  • 基金公司
  • A股
  • 主流配置
  • 易方達
  • 週期股